基孔肯雅病毒感染的症状与危害
基孔肯雅病毒感染的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关节痛、皮疹、肌肉痛等,严重时可导致慢性关节炎或神经系统并发症。该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1、发热
基孔肯雅病毒感染后通常会出现突发高热,体温可超过39摄氏度。发热症状可能持续2-7天,常伴有寒战和全身不适。这种发热特点是突然发作,与普通感冒的渐进性发热不同。患者需卧床休息,补充足够水分,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退热药物。
2、关节痛
关节疼痛是该病最典型的症状,表现为多关节对称性疼痛,常见于手腕、手指、膝盖和脚踝等部位。疼痛程度剧烈,可能导致行动困难。关节症状可能持续数周至数月,少数患者可能发展为慢性关节炎。急性期应减少关节活动,慢性期可遵医嘱进行物理治疗。
3、皮疹
约半数患者会在发热后2-5天出现皮疹,表现为躯干和四肢的斑丘疹或麻疹样疹。皮疹可能伴有瘙痒,通常持续3-7天自行消退。出现皮疹时应避免抓挠,保持皮肤清洁,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症状。
4、肌肉痛
患者常出现明显的肌肉疼痛,尤其是背部和四肢肌肉。肌肉痛可能与发热同时出现,程度从轻度不适到严重影响日常活动不等。适当休息和温水浴可能缓解症状,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胶囊等药物。
5、神经系统症状
少数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脑炎等神经系统并发症,表现为剧烈头痛、意识障碍或抽搐。这类情况多见于新生儿、老年人或免疫力低下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需立即就医,可能需要住院治疗和神经专科评估。
预防基孔肯雅病毒感染的关键是防蚊灭蚊,在流行地区应使用蚊帐、驱蚊剂,清除积水容器。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确诊后需隔离至发热消退,避免蚊虫叮咬传播病毒。恢复期应注意营养补充和适度活动,慢性关节症状患者可考虑康复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