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有什么好的中医治疗方法
慢性荨麻疹可通过中药汤剂、针灸、拔罐、穴位敷贴、耳穴压豆等中医方法治疗,通常与风邪侵袭、气血失调、脾胃虚弱、情志不畅、禀赋不足等因素有关。
1、中药汤剂
慢性荨麻疹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消风散、当归饮子、玉屏风散等方剂。消风散适用于风热型荨麻疹,表现为皮疹色红、瘙痒剧烈;当归饮子用于血虚风燥型,常见皮肤干燥脱屑;玉屏风散针对卫表不固型,多伴自汗恶风。需根据舌脉辨证选方,疗程通常需1-3个月。
2、针灸
选取曲池、血海、三阴交等主穴,配合风池、合谷等配穴。风热型加刺大椎,血虚型加膈俞,脾胃虚弱型加足三里。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3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针灸能调节营卫气血,改善免疫紊乱状态。
3、拔罐
在背部膀胱经走罐或定罐于肺俞、脾俞等穴位,每次5-10分钟。适用于风寒型或夹湿型荨麻疹,可祛风散寒除湿。皮肤破损或凝血功能障碍者禁用,治疗间隔2-3天,连续5次后评估疗效。
4、穴位敷贴
将白鲜皮、地肤子等药物研末后用姜汁调敷于神阙穴,或取吴茱萸粉醋调敷涌泉穴。每次敷贴4-6小时,隔日1次。通过经络传导发挥祛风止痒功效,儿童及过敏体质者需谨慎使用。
5、耳穴压豆
选取肺、脾、内分泌、神门等耳穴,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日按压3-5次,每次1-2分钟,3天更换1次。能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减轻瘙痒症状。孕妇及耳部皮肤感染者不宜采用。
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期间应避免食用海鲜、辛辣刺激食物,注意记录可能诱发加重的因素。保持作息规律,穿着宽松棉质衣物,洗澡水温不宜过高。可配合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调节气血。急性发作时可冷敷止痒,切忌搔抓皮肤。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定期复诊调整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