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内瘘是如何引起的
十二指肠内瘘可能由消化性溃疡穿孔、腹部外伤、医源性损伤、克罗恩病、恶性肿瘤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腹痛、发热、呕吐胆汁等症状。
1、消化性溃疡穿孔
长期未控制的胃酸分泌过多可能导致十二指肠溃疡加深穿孔,形成异常通道。患者常有饥饿痛、夜间痛等典型溃疡症状,穿孔后突发剧烈腹痛并向肩背部放射。需通过胃镜检查确诊,可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片、铝碳酸镁咀嚼片、胶体果胶铋胶囊等药物抑制胃酸并保护黏膜。
2、腹部外伤
车祸撞击或锐器刺伤等外力作用可能直接破坏十二指肠壁结构。外伤后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局部压痛,随着消化液渗漏逐渐出现腹膜炎体征。腹部CT能清晰显示瘘管位置,严重者需行十二指肠修补术联合肠外营养支持。
3、医源性损伤
胆道手术或内镜操作时器械误伤十二指肠壁是常见原因。术中可能无明显异常,术后2-3天出现持续腹胀、引流液含胆汁需高度警惕。内镜下钛夹封闭或手术缝合是主要处理方式,术后需禁食并使用注射用生长抑素减少消化液分泌。
4、克罗恩病
该病慢性炎症可穿透肠壁形成透壁性裂隙,好发于回盲部但也可累及十二指肠。伴随腹泻、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肠镜检查可见铺路石样黏膜改变。需长期服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控制炎症,严重狭窄时需行肠段切除术。
5、恶性肿瘤
十二指肠癌或邻近器官肿瘤浸润可导致组织坏死穿孔。常见进行性消瘦、梗阻性黄疸等表现,增强CT可见不规则肿块伴瘘管形成。确诊后根据分期选择根治性手术或放置肠道支架,配合卡培他滨片等化疗药物。
十二指肠内瘘患者应选择低脂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软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消化负担。每日记录腹痛程度与排便情况,保持手术切口干燥清洁。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活动,但3个月内禁止提重物或剧烈运动。出现呕血、持续高热等症状需立即返院复查,定期随访内镜评估愈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