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咬合不正怎么办
牙齿咬合不正可通过佩戴矫治器、正颌手术、牙齿修复、肌功能训练、日常习惯调整等方式改善。牙齿咬合不正通常由遗传因素、不良口腔习惯、牙齿缺失、颌骨发育异常、外伤等原因引起。
1、佩戴矫治器
固定矫治器和隐形矫治器是常见的矫正方式。固定矫治器通过金属托槽和弓丝施加持续力移动牙齿,适合中重度咬合不正。隐形矫治器通过透明牙套分阶段调整,美观性高但需患者配合。矫正周期通常需要1-3年,期间需定期复诊调整力度。
2、正颌手术
针对颌骨发育异常导致的骨性错颌畸形,需配合正畸进行正颌手术。上颌前突或下颌后缩等严重骨性问题,通过截骨术调整颌骨位置。手术需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术后需配合颌间固定和长期正畸保持。该方式适用于成年患者且生长发育已完成者。
3、牙齿修复
对于因龋坏或外伤导致的个别牙齿缺失或形态异常,可采用烤瓷冠、全瓷冠或种植牙修复。修复体能恢复牙齿正常形态和功能,改善局部咬合关系。需先进行完善根管治疗或牙周基础治疗,确保修复体长期稳定性。
4、肌功能训练
针对儿童替牙期功能性错颌,可通过唇肌训练、舌位训练等肌功能疗法纠正。训练器如MRC矫治器可帮助建立正确吞咽模式和口腔肌肉平衡。需每日佩戴1-2小时并配合专项训练,疗程约6-12个月。
5、日常习惯调整
纠正吐舌、口呼吸、咬笔等不良习惯可预防咬合问题加重。儿童期应定期口腔检查,及时干预乳牙早失或滞留。成年人需注意避免单侧咀嚼,保持口腔清洁以减少牙周病风险。睡眠时使用颌垫可缓解磨牙症导致的咬合磨损。
保持均衡饮食有助于颌骨发育,多摄入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乳制品、深绿色蔬菜。避免过硬或过黏食物以防矫治器损坏,正畸期间建议配备冲牙器和牙缝刷加强清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早期发现咬合问题可显著降低治疗难度。成年患者治疗后需长期佩戴保持器防止复发,儿童患者家长应监督其按时佩戴矫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