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是什么疾病

传染科编辑 科普小医森
4次浏览

关键词: #疾病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临床特征为突发高热、关节剧痛和皮疹

1、传播途径

基孔肯雅病毒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病毒在蚊体内繁殖后,通过叮咬将病毒注入人体血液。病毒也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或输血传播,但概率较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因蚊媒活跃,更易发生流行。

2、典型症状

感染后潜伏期2-4天,突发39℃以上高热,伴剧烈头痛、肌肉酸痛。特征性表现为多关节对称性疼痛,常见于手腕、脚踝等小关节。发病后2-5天可能出现红色斑丘疹,先出现在躯干后蔓延至四肢。部分患者会出现结膜充血和轻度出血倾向。

3、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史和典型症状。实验室确诊包括病毒分离、RT-PCR检测病毒核酸、ELISA法检测特异性IgM抗体。血常规可见白细胞减少,血小板轻度降低。需与登革热、寨卡病毒病等蚊媒传染病进行鉴别诊断。

4、治疗原则

目前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治疗。高热可用对乙酰氨基酚片退热,关节疼痛可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禁用阿司匹林肠溶片以防出血风险。重症患者需住院补液,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时需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

5、预防措施

防蚊灭蚊是关键,使用驱蚊剂、安装纱窗蚊帐。疫区旅行者应穿长袖衣物。目前尚无上市疫苗,实验性疫苗尚在研发阶段。患者发病后应隔离在蚊帐内防止病毒扩散。社区需清除积水容器,喷洒杀虫剂控制蚊媒密度。

基孔肯雅热急性期症状通常持续1-2周,但关节痛可能持续数月。恢复期应避免剧烈运动,适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C。出现持续高热、意识障碍等严重症状时需立即就医。前往流行地区前应查询疫情信息,做好个人防护准备。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