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详解如何预防骨折

发布时间:2020-11-2065898次浏览

如何预防骨折?广大患者要采取积极的态度接受医生的检查和治疗,拖延和侥幸都不是正确的态度。积极的接受骨科医院的临床治疗才能使自己的疾病尽快的康复。

骨折多发生于身体承重部位,易患人群为足部承重较多的运动员,如篮球、足球、网球运动员,以及田径、体操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也可见于经常坚持大运动量锻炼的中老年人。

一、运动量要循序渐进,切莫突然增加运动负荷。例如,每周跑步的距离增加量不应超过10公里,每次跳跃时间不超过30分钟。平时要坚持力量练习,尤其是提高腿部肌肉力量。

二、经常练长跑的人要根据自己的体重、跑步路面情况以及鞋子的耐用性等因素,最好是在专业体育教练员的指导下及时更换自己的鞋子,以保证足够的鞋底缓冲功能。

三、要选择路面平整的地方进行锻炼,应力性骨折病人避免脚部受伤。

四、锻炼时要轻装上阵,身上不要负重,服装要宽松,鞋带勿过紧或过松,避免影响呼吸或因物体晃动增加体力消耗而疲劳。

五、经常锻炼的人要根据体质情况增加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美国克雷顿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即使短期性地补充钙和维生素D都能够显著降低运动员的应力性骨折发生率。

相关推荐

01:52
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如何预防二次骨折
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二次骨折的可能性很大,骨折后两年内的管理最关键。发生椎体骨折之后的一年内,临近部位椎体骨折的概率约20%,一侧髋部骨折的患者另一侧髋部骨折的概率也会增高,其中大部分在第一次骨折后两年内发生。因此为了防止二次骨折,在第一次骨折后坚持康复治疗和药物治疗非常重要。康复治疗过程中越早开始行走,发生二次骨折的概率就越低。坚持进行药物治疗,可使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降低50%以上。长期运动不仅有益于骨骼健康,还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风险。每天步行30分钟以上,每周至少三次肌肉力量练习。
骨质连续性中断是什么意思
这个问题应该是反映在医生的影像学报告里面,骨质连续性的中断,要看是部分中断还是全部中断。如果全部中断,一般就是骨折的一种反应,应该根据骨质的连续性中断、全部中断就能够判断是骨折,而如果是部分中断,比如看到骨头里骨小梁不连续,但是骨皮质也就是外头这层,比较厚的骨头还是连续的,这时候就要考虑是不是有肿瘤、结核、炎症病变。当然还有其他的,比如甲状旁腺机能亢进之后,会造成重度的骨质疏松,所以连续性中断,一定要由临床医生来判断,光靠影像学的报告还是不够的,如果是出现了骨质连续性中断是骨折,要采取按照骨折的治疗方法,但是不管是哪一种方法,一定是要严肃认真对待,不能够自己去瞎琢磨、瞎判断,一定要交给医生采取必要的措施,因为连续中断之后,肯定意味着背后是有原因的,这种原因不是能通过自己在意就能够治好的,一定要交给医生去判断,去治疗。
语音时长 01:37

2021-07-09

95185次收听

耻骨下支骨折多久能走路
耻骨下支首先是指的哪一块,是骨盆的组成部分,骨盆由耻骨的上下支共同组成的耻骨联合的一部分,它是支撑骨盆前部的重要组成部分,耻骨下支是作为封闭尿生殖膈,支撑尿道的骨性结构,同时还是大腿内侧肌肉的附着点。耻骨下支骨折以后,往往合并软组织损伤,其中就包括肌肉局部的水肿和出血,走路会影响到耻骨下支,或者会牵扯到耻骨下支,会加重症状,所以不建议走路。再一个耻骨下支,是单处骨折还是双处骨折,是单侧的还是双侧的,如果是单侧的耻骨下支骨折,一般不影响到骨盆的稳定性,这时候对日常活动可能影响比较小,如果是双侧或者双处的耻骨下支骨折,这时候往往影响到了骨盆的稳定性,走路会受到严重影响,所以一般情况下不建议走路;如果再合并骨盆的其它部位的骨折,那么这是骨盆骨折的一部分,所以这时候要注意,可能病情就更加严重,所以不能走路。总之耻骨下支一旦骨折,还是建议卧床。
语音时长 01:37

2021-07-09

72219次收听

骨折线模糊还会不会断裂
骨折线模糊之后,如果病人不会注意,或注意的不正确,过早的承重或承担的太大,还会断裂的。因为骨折的愈合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骨折线只是这里比较早期的过程,骨折远远没有达到骨性愈合,也就是坚强愈合,能够承担全部体重,甚至还能够做加速度的运动过程。骨折线的模糊只是骨折之间长了骨痂,骨痂的形成应该是一个乐观的趋势,但是并不是一个最终的结果。这个趋势是骨折线里头形成非定向的骨痂,整个力线还是不统一的,不能够像最后骨痂塑形完成以后,骨小梁的形态都是倾向于长骨的方向,整个结构非常合理。这种合理的时候,才能够允许病人做完全负重或者还有加速度,比如蹦跳的时候,允许蹦跳的力量是非常大的。骨折线模糊是远远不够的,骨折线模糊是允许病人做一定程度的负重,也是一种好事。
语音时长 01:27

2021-06-25

82421次收听

骨折线模糊还需不需要复查
骨折线模糊是骨折愈合过程的表现,是个好事,但是骨折线模糊并不代表骨折,已经愈合了。骨折愈合有自己的规律,骨折模糊,可能是已经达到了临床愈合的阶段,但是并没有真正达到了骨性愈合,能够完全负重的阶段,从骨折线模糊,到最终骨折达到骨性愈合,还需要很长时间。模糊到骨折完全愈合,达到骨性愈合,这个过程是骨折塑形的过程,而骨折模糊的时候,从骨折到模糊实际上是初期骨架形成,后面还要形成再塑形,塑形的过程才是真正使骨骼、骨架质量完全提高,提高的更接近于正常骨头或达到正常骨头的阶段,而且这个阶段是不能够,病人负重的或者是不能够完全负重的。一定还要复查,复查的时候就是看,有没有进一步愈合,骨架有没有被塑形比较好,能不能已经完全负重或者负重到什么阶段,所以说还需要复查。
语音时长 01:26

2021-06-25

73940次收听

02:29
压缩性骨折自己会好吗
压缩性的骨折多发生于胸段和腰段,出现胸腰椎的压缩骨折后,病人会有伤处的一些疼痛、活动受限,且在医生进行检查时,会发现相应节段有明显的叩痛阳性。出现椎体压缩骨折后,需根据患者椎体压缩的程度,进行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对于病情治疗较轻的,可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佩戴胸腰椎护具,然后选择一些活血化瘀镇痛的治疗方法,再卧床进行大概2-3周后,在支具保护下,可进行间断的下地活动。若患者的压缩骨折较明显,可采取经皮微创椎体复位或螺钉固定支撑复位的方式缓解疼痛,改善骨折的愈合。
01:58
撕脱性骨折必须卧床吗
一般情况下,撕脱骨折不需要卧床。有些特殊部位的骨折可能需要卧床,但也是短期的,具体应根据骨折的部位决定是否要卧床。像肩部的肱骨大结节的撕脱骨折,本身不需要卧床,不论撕脱骨折移位多重,都不需要卧床,可能需要保守做外展,让骨块复位固定即可,有的需要手术把骨块复位,然后固定。有的骨折早期可能需要卧床,比如脚部的一开始撕脱骨折。再比如前交叉韧带的撕脱骨折,早期刚做完手术,有可能要卧床几天。
02:18
骨折如何治疗
骨折可以选择保守治疗、手术治疗或者药物治疗,需要根据病情的轻重程度,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病情轻的、没有出现明显移位的,可以选择保守治疗;采取石膏固定疼痛难忍的时候,可以选择镇痛药物辅助治疗,同时辅以活血化瘀、续筋接骨的中药治疗。病情严重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手术治疗,术后辅以内固定。注意术后的饮食方面的调整,多吃富含钙的食物,早期功能康复训练,定期复查。在医师的指导下,可以进行早期的功能康复训练,促进骨折愈合以后的肢体功能恢复,保证生活质量的改善。
肋骨骨折如何治愈
肋骨共十二对,平分在胸部两侧,前与胸骨、后与胸椎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脚廓。胸部损伤时,无论是闭合性损伤或开放性损伤,肋骨骨折最为常见,如果因意外造成肋骨骨折如何治愈呢。
耻骨骨折多久不疼
如果是轻度的耻骨骨折,一般在进行保守治疗后的三到四周左右时间,疼痛感就会慢慢消失。而严重的耻骨骨折,需要进行手术复位固定治疗,术后切口的疼痛恢复时间在两周左右,但耻骨部位疼痛感可能需要三个月甚至更久的时间,才能慢慢恢复痊愈。
骨折后遗症严重吗
骨折后遗症虽不严重,若治疗不当、恢复不当,可造成骨折畸形、关节僵硬、四肢瘫痪或股骨头坏死等。
轻微肋骨骨折怎么办
轻微肋骨骨折一般可以胸带外固定、消炎镇痛药物等方式治疗。轻微肋骨骨折即肋骨不全骨折或完全骨折无移位,骨折相对稳定,骨折的程度也不严重,完全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而治愈。治疗方法如下:1、胸带外固定,肋骨是构成胸廓的重要组成部分,胸廓随呼吸运动要不停的收缩和舒张,会对肋骨骨折部位有牵拉作用,呼吸、咳嗽、剧烈运动均可能对肋骨骨折部位有一定刺激,导致骨折加重甚至移位,引起血气胸、呼吸困难或骨折延迟愈合,需胸带固定,维持肋骨骨折的稳定,防止病情加重。2、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可适当选择应用消炎镇痛药物,比如塞来昔布胶囊等,消肿药物,地奥司明片等;活血通络药物,跌打七厘片等,促进骨折愈合的药物,仙灵骨葆胶囊等,抗骨质疏松药物,迪巧、阿法骨化醇等。3、定期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4、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语音时长 01:23

2020-02-27

58793次收听

01:35
下肢骨折畸形愈合怎么办
如果是胫骨近端的骨折,出现了很明显的内翻,就要进行截骨手术治疗,如果骨折发生的部位离膝关节比较远,成角的畸形不大,没有出现严重的肢体短缩或者旋转,也可以密切观察不做任何处理。骨折的畸形愈合之后,要根据它对生活及身体产生的影响来进行不同的选择。
为什么“硬骨头”咳嗽一声就断了
在骨科临床,经常有一些老人,本来并没有严重的外伤,却发生了骨折。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
什么是应力性骨折
应力性骨折的症状会在病症开始的二到三周内逐渐地显现出来。与其它因过度使用所造成的慢性伤害症状不同,应力性骨折的症状多停留在同一部位且疼痛较明显。患者长时间或剧烈运动后通常出现前足疼痛,休息数秒钟后可消失,在随后的训练中,疼痛的发生越来越早,越来越重,以致不能进行运动,触及肿胀部位可引起疼痛,甚至躺在床上都会有疼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