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是怎么引起的
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可能由药物刺激、酒精损伤、应激反应、感染因素及胆汁反流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上腹痛、呕血、黑便等症状。可通过抑酸治疗、胃黏膜保护、止血处理等方式干预。
1、药物刺激
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肠溶片、布洛芬缓释胶囊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能导致胃黏膜屏障受损。这类药物会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降低胃黏膜修复能力。患者可能出现隐痛、反酸等症状,需遵医嘱停用损伤性药物并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保护胃黏膜。
2、酒精损伤
短时间内大量饮酒会直接腐蚀胃黏膜上皮细胞,乙醇代谢产生的乙醛可引发毛细血管扩张和局部缺血。典型症状包括剧烈上腹痛伴呕吐咖啡样物,治疗需禁食禁饮,静脉注射奥美拉唑钠抑制胃酸分泌。
3、应激反应
严重创伤、大手术或休克等应激状态下,机体分泌大量儿茶酚胺导致胃黏膜血管收缩。缺血再灌注损伤会引发黏膜糜烂,常见呕新鲜血液。需紧急处理原发病,同时使用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联合凝血酶冻干粉止血。
4、幽门螺杆菌感染
该细菌分泌的尿素酶和细胞毒素可破坏胃黏液层,诱发局部炎症反应。感染者常有腹胀、嗳气表现,确诊需进行碳13呼气试验。根治方案包含枸橼酸铋钾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和克拉霉素片三联用药。
5、胆汁反流
胃十二指肠运动异常时,胆汁酸反流至胃内会溶解上皮细胞膜。患者多主诉口苦、胸骨后灼痛,胃镜可见胆汁湖。治疗需使用多潘立酮片促进排空,联合硫糖铝混悬凝胶隔离损伤因子。
急性期应严格禁食24-48小时,出血停止后逐步过渡至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避免辛辣、过热及粗纤维食物。恢复期保持规律进食习惯,戒烟限酒,慎用损伤胃黏膜药物。建议定期复查胃镜监测黏膜修复情况,出现头晕、心悸等贫血症状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