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病人怎样护理
骨折病人可通过保持患肢固定、预防并发症、营养支持、康复训练和心理疏导等方式护理。
1、保持患肢固定
骨折后需用石膏或支具固定患肢,避免移位。固定期间需观察肢体末端血液循环,若出现皮肤发紫、麻木需及时就医。卧床时用软垫抬高患肢,减轻肿胀。
2、预防并发症
长期卧床可能引发压疮、深静脉血栓或肺部感染。每2小时协助翻身一次,鼓励做踝泵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定期拍背排痰。
3、营养支持
骨折愈合需要大量蛋白质和钙质。每日摄入牛奶、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搭配西蓝花、豆腐等含钙食物。维生素D可促进钙吸收,适当晒太阳或补充维生素D制剂。
4、康复训练
拆除固定后需循序渐进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初期以被动活动为主,后期增加抗阻练习。水中运动可减轻关节负担,游泳或水下行走是不错的选择。
5、心理疏导
长期康复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家属应多陪伴沟通,鼓励患者参与社交活动。严重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抗焦虑药物。
骨折护理需注重细节管理,固定期间避免患肢负重,康复期逐步增加活动量。饮食上保证每日钙摄入量达到1000毫克,同时补充维生素C促进胶原合成。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痂形成情况,若出现持续性疼痛或异常活动需立即就医。保持乐观心态对康复至关重要,可通过听音乐、阅读等方式转移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