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断裂术后的康复锻炼方法
肌腱断裂术后可通过被动活动、主动活动、抗阻训练、功能训练、物理治疗等方式进行康复锻炼。肌腱断裂通常由外伤、运动损伤、慢性劳损等因素引起,术后康复需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
1、被动活动
术后早期需在康复师辅助下进行关节被动活动,防止肌腱粘连和关节僵硬。常用方法包括手指屈伸被动训练、踝泵运动等,动作需轻柔缓慢,每日重复进行3-4组,每组10-15次。此阶段禁止自行用力牵拉,避免造成吻合口撕裂。
2、主动活动
术后3-4周可开始无负荷的主动关节活动,如手指对掌练习、腕关节屈伸等。动作幅度由小到大,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建议采用短时间多次训练模式,每次5-10分钟,每日4-6次,逐步增加关节活动范围。
3、抗阻训练
术后6-8周引入弹性带或轻量器械进行抗阻训练,重点强化肌腱滑动能力和肌力恢复。常用方法包括握力器训练、弹力带外展等,阻力应控制在肌肉微颤但不引起疼痛的强度,每组8-12次,每日2-3组,组间休息2分钟。
4、功能训练
术后10-12周可进行抓握、提举等日常生活动作模拟训练,逐步恢复手部精细功能。建议从捏取小物件开始,过渡到书写、系扣子等复杂动作,每次训练20-30分钟,每周3-5次,注意避免突然发力或过度负重。
5、物理治疗
配合超声波、低频电刺激等物理疗法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肌腱愈合。治疗参数需根据恢复阶段调整,通常每周2-3次,连续4-6周。热敷应在术后3周后开始,每次15-20分钟,温度不超过40℃。
康复期间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吸烟饮酒影响愈合。饮食应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摄入,如鸡蛋、鱼肉、西蓝花等。穿戴支具时间需严格遵医嘱,定期复查评估肌腱愈合情况。若出现红肿热痛加剧或活动障碍,应立即停止训练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