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是不是糖尿病
消渴是中医对糖尿病的传统称谓,现代医学中的糖尿病与消渴症在核心症状上高度重合。
消渴症在中医理论中主要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下降的三多一少症状,这与西医糖尿病典型症状完全一致。中医认为消渴与肺燥津伤、胃热炽盛、肾阴亏虚等病理机制相关,而现代医学将糖尿病归因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导致的血糖代谢异常。从诊断标准看,西医通过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确诊糖尿病,中医则通过望闻问切结合症状进行消渴辨证。治疗方面,西医采用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等降糖药配合胰岛素注射,中医则使用消渴丸、玉泉丸等中成药配合滋阴清热疗法。两者在疾病认知框架上存在差异,但针对的都是同一组代谢紊乱症状群。
无论是诊断为消渴还是糖尿病,患者都需建立长期血糖监测习惯,每日定时测量空腹及餐后血糖并记录波动规律。饮食上采用低升糖指数膳食模式,将主食替换为糙米、燕麦等全谷物,搭配清蒸鱼、凉拌菠菜等低脂高纤维菜肴,避免红烧肉、糯米制品等高糖高脂食物。运动建议选择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养生功法或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保持15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锻炼。同时需特别注意足部护理,每日用温水清洗后涂抹润肤霜,检查有无破损或感染迹象,选择透气棉袜及宽松软底鞋,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和眼底检查也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