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与反流性胃炎的区别是什么
反流性食管炎与反流性胃炎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变部位和症状表现。反流性食管炎是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的炎症,主要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反流性胃炎则是胃内容物反流至胃部引起的炎症,常见上腹部胀痛。
反流性食管炎病变集中于食管下段黏膜,因胃酸腐蚀导致糜烂或溃疡,典型症状包括吞咽疼痛、反酸及夜间呛咳。胃镜检查可见食管黏膜充血或条形糜烂,严重时形成食管狭窄。反流性胃炎则发生于胃窦或胃体部,因胆汁或胰液反流损伤胃黏膜,表现为餐后饱胀、恶心呕吐,胃镜下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或胆汁附着。两者均可通过质子泵抑制剂治疗,但反流性胃炎需额外使用促胃动力药改善胆汁清除。
反流性食管炎并发症以Barrett食管和食管癌为主,需长期内镜监测;反流性胃炎可能进展为萎缩性胃炎或胃溃疡,但癌变风险较低。诊断时食管炎依赖24小时食管pH监测,胃炎则需结合胃液分析。饮食上食管炎患者应避免高脂食物和咖啡因,胃炎患者需限制辛辣食物和酒精摄入。
两类疾病均需规律进食、睡前3小时禁食,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厘米。食管炎患者建议选择低酸水果如香蕉,胃炎患者可适量饮用温蜂蜜水保护胃黏膜。日常避免紧身衣物压迫腹部,肥胖者需控制体重。若症状持续2周以上或出现呕血、黑便,应立即消化内科就诊,必要时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长期服药患者每3-6个月复查胃镜,警惕黏膜病变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