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脑膜炎怎样治疗

儿童脑膜炎可通过抗感染治疗、降低颅内压、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球蛋白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儿童脑膜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结核感染、寄生虫感染等原因引起。
细菌性脑膜炎需根据病原体选择敏感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注射液、美罗培南注射液、青霉素钠注射液等。病毒性脑膜炎可使用阿昔洛韦注射液、更昔洛韦注射液等抗病毒药物。真菌感染需使用两性霉素B注射液、氟康唑注射液等抗真菌药物。结核性脑膜炎需联合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抗结核药物。寄生虫感染需使用阿苯达唑片、甲硝唑片等抗寄生虫药物。
儿童脑膜炎常伴随颅内压增高,可使用甘露醇注射液、呋塞米注射液等脱水剂降低颅内压。严重者可进行腰椎穿刺放脑脊液减压。使用脱水剂时需监测电解质平衡,防止出现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等并发症。颅内压持续增高可能导致脑疝,需密切观察患儿意识状态和瞳孔变化。
重症细菌性脑膜炎可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减轻炎症反应,降低听力损害等后遗症发生率。使用激素需在有效抗生素治疗基础上进行,疗程通常为2-4天。长期使用需注意可能引起消化道出血、血糖升高等不良反应。病毒性脑膜炎一般不推荐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
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可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帮助对抗感染。免疫球蛋白含有多种抗体,可中和病原体毒素,调节免疫反应。使用前需进行过敏试验,输注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发热、皮疹等过敏反应。严重细菌感染时,免疫球蛋白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脑膜炎合并脑积水时需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硬膜下积液或脓肿形成时需手术引流。手术适应证需由神经外科医生评估决定。术后需继续抗感染治疗,并定期复查头部影像学检查。手术并发症可能包括感染、分流管堵塞等,需长期随访。
儿童脑膜炎患儿需卧床休息,保持病房安静,避免强光刺激。饮食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发热期间需补充足够水分,必要时静脉补液。恢复期可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改善神经系统后遗症。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进食情况、肢体活动等,定期复查脑脊液和影像学检查,遵医嘱完成全程治疗,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