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皮肤瘙痒怎么治疗
尿毒症皮肤瘙痒可通过药物治疗、皮肤护理、透析调整、光疗和饮食管理等方式缓解。尿毒症皮肤瘙痒通常与毒素蓄积、钙磷代谢紊乱、皮肤干燥、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神经病变等因素有关。
1、药物治疗
尿毒症皮肤瘙痒可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缓解过敏反应;使用加巴喷丁胶囊调节神经异常放电;严重者可短期外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乳膏。需注意药物需经肾脏代谢,用药前需评估肾功能。
2、皮肤护理
每日使用无刺激保湿霜如凡士林修复皮肤屏障,水温控制在40℃以下,避免碱性肥皂清洁。穿着纯棉衣物减少摩擦,指甲修剪平整防止抓伤继发感染。夜间可戴棉质手套避免无意识搔抓。
3、透析调整
优化血液透析方案如延长透析时间至每周12-15小时,采用高通量透析器增强中分子毒素清除。必要时联合血液灌流或血液透析滤过技术,重点清除β2微球蛋白等致痒物质。
4、光疗
窄谱UVB光疗每周2-3次可抑制皮肤炎症反应,初始剂量从0.5J/cm²开始逐渐增量。治疗期间需监测皮肤反应,配合使用保湿剂预防光敏反应。禁忌用于光敏性疾病患者。
5、饮食管理
限制高磷食物如动物内脏、坚果摄入,每日磷摄入控制在800-1000mg。保证优质蛋白如鸡蛋清、鱼肉补充,同时补充维生素D3调节钙磷代谢。饮水量根据尿量调整,维持水平衡。
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需建立规律作息,避免焦虑情绪加重症状;定期监测血钙、血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透析间期体重增长控制在干体重的3%-5%内;出现皮肤破溃、发热等感染征象时及时就医。长期瘙痒影响睡眠者可尝试冥想放松训练,家属应协助记录瘙痒发作特点以供医生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