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生的婴儿脸上长白色颗粒是怎么回事
刚出生的婴儿脸上长白色颗粒可能是粟丘疹或新生儿痤疮。粟丘疹通常由皮脂腺分泌不畅引起,表现为针尖大小的白色丘疹;新生儿痤疮多与母体激素影响有关,表现为红色基底上的白色脓点。这两种情况多为生理性现象,通常无须特殊处理。
1、粟丘疹
粟丘疹是新生儿常见的良性皮肤病变,因未成熟的皮脂腺导管堵塞导致角质堆积形成。好发于面颊、鼻梁及额头,呈珍珠样白色颗粒,直径约1-2毫米,无红肿瘙痒。通常出生后1-2周会自行消退,家长无须挤压或涂抹药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即可。若持续超过1个月未消退,可就医用消毒针头挑除。
2、新生儿痤疮
新生儿痤疮与母体雄激素通过胎盘刺激皮脂腺增生有关,表现为面部红色丘疹顶端伴白色脓点,多见于出生后2-4周。症状较轻时只需温水轻柔清洗,避免使用油脂类护肤品。严重者可遵医嘱外用红霉素软膏或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通常3个月内自愈。
3、汗疱疹
高温闷热环境下,婴儿汗腺发育不完善可能导致汗液滞留形成汗疱疹。表现为密集的透明或白色小水泡,常见于额头、颈部等出汗部位。建议调节室温至24-26℃,穿着纯棉透气衣物,每日用温水擦洗后涂抹婴儿润肤乳。若出现破溃可外用炉甘石洗剂。
4、脂溢性皮炎
部分婴儿可能出现脂溢性皮炎,表现为头皮、眉弓处的黄色油腻鳞屑伴白色颗粒。与马拉色菌定植和皮脂分泌旺盛有关。可用婴儿专用洗发油软化痂皮后轻柔清除,严重时短期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哺乳期母亲需减少高脂饮食。
5、先天性念珠菌感染
极少数情况下,白色颗粒可能是产道获得的念珠菌感染所致。表现为口腔黏膜或皮肤皱褶处的乳白色伪膜,周围有红晕。需就医确诊后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或克霉唑乳膏治疗,同时注意奶瓶消毒和母亲乳头清洁。
家长日常需用37℃以下温水清洁婴儿面部,动作轻柔避免摩擦,选择无香料、无酒精的婴儿专用护肤品。哺乳后及时擦净奶渍,修剪婴儿指甲防止抓伤。若白色颗粒伴随发热、化脓、扩散至全身或持续超过3个月未消退,应及时就诊儿科或皮肤科。观察期间避免自行使用偏方或成人药膏,母乳喂养的母亲应保持饮食清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