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的症状
血吸虫病的症状主要有发热、腹痛腹泻、肝脾肿大、咳嗽咯血、皮肤瘙痒等。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人体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通过接触疫水传播。
1、发热
血吸虫病早期常见症状为间歇性发热,体温多在38-40℃之间,可伴有畏寒、出汗等症状。发热可持续数周,与虫体代谢产物刺激机体免疫反应有关。急性期患者发热症状更为明显。
2、腹痛腹泻
血吸虫成虫寄生在肠系膜静脉,虫卵沉积在肠壁可引起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粪便中可带有黏液和血液,严重者可出现里急后重感。慢性感染者可能出现反复发作的腹痛。
3、肝脾肿大
血吸虫卵随血流进入肝脏,引起肝脏肉芽肿性炎症反应,导致肝脾肿大。体检可触及肿大的肝脏和脾脏,质地较硬。长期慢性感染可发展为肝硬化。
4、咳嗽咯血
虫卵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肺部时,可引起肺部炎症反应,表现为咳嗽、胸痛,严重者可出现咯血症状。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部浸润性病变。
5、皮肤瘙痒
血吸虫尾蚴侵入皮肤时可引起局部瘙痒性皮炎,表现为红色丘疹或斑疹,多见于接触疫水部位。这种症状在初次感染时较为明显。
预防血吸虫病应避免接触疫水,必须接触时应做好防护措施。疫区居民应定期进行血吸虫病筛查,发现感染及时治疗。平时注意个人卫生,不饮用生水,食物要彻底煮熟。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确诊后遵医嘱使用吡喹酮等药物治疗。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避免过度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