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牙龈上血管瘤
牙龈上血管瘤是一种发生在牙龈组织的良性血管增生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牙龈局部紫红色或暗红色肿物,质地柔软且易出血。
1、病因机制
牙龈上血管瘤可能与胚胎期血管发育异常有关,部分患者存在先天性血管畸形。局部慢性刺激如不良修复体摩擦、长期口腔卫生不良也可能诱发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殖。妊娠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加速病灶发展,但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2、临床表现
典型表现为牙龈边缘或牙间乳头处隆起性病变,表面呈桑葚状或分叶状,颜色从鲜红到深紫不等。病灶在受到机械刺激时易发生自发性出血,较大血管瘤可能影响咀嚼功能或导致牙齿移位。部分病例伴随牙龈组织增生和牙周袋形成。
3、诊断方法
临床主要通过口腔视诊和触诊进行初步判断,典型病例可见加压褪色征。影像学检查可采用超声多普勒观察血流信号,必要时行穿刺活检排除恶性肿瘤。需与化脓性肉芽肿、外周性巨细胞肉芽肿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4、治疗措施
较小病灶可采用激光凝固或冷冻治疗,常用钕钇铝石榴石激光进行精确消融。对于范围较大者可行手术切除,必要时配合电凝止血。硬化剂注射适用于特殊部位血管瘤,常用聚桂醇注射液进行局部治疗。所有治疗均需在控制感染后进行。
5、预后管理
治疗后需保持口腔清洁,使用氯己定含漱液预防感染。定期复查监测复发情况,复发者可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妊娠期患者建议分娩后再行治疗,儿童患者需评估病灶自然消退可能性后再决定干预时机。
日常应注意使用软毛牙刷轻柔清洁患处,避免食用尖锐硬质食物。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专业牙周检查,控制菌斑堆积。出现异常出血或肿块增大应及时就诊,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血糖控制以促进创面愈合。治疗后的口腔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牵拉愈合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