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尿毒症分几期
糖尿病尿毒症一般分为5期,按照肾功能损害程度从轻到重依次为1期、2期、3期、4期和5期。糖尿病尿毒症是糖尿病肾病进展至终末期的表现,可能与长期血糖控制不佳、高血压、肾小球高滤过等因素有关。
1期:肾小球高滤过期
1期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或轻度升高,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正常。此期肾脏结构可能已出现肾小球肥大和基底膜增厚,但无明显临床症状。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定期监测尿微量白蛋白,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2期:微量白蛋白尿期
2期肾小球滤过率仍正常或轻度升高,但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持续升高。患者可能出现夜间尿量增多,血压轻度升高。此期需强化血糖管理,限制蛋白质摄入,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类药物保护肾功能。
3期:显性蛋白尿期
3期肾小球滤过率开始下降,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可能伴有水肿和高血压。此期肾功能损害已不可逆,需严格控制蛋白质和盐分摄入,监测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必要时开始肾脏替代治疗准备。
4期:肾功能不全期
4期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下降,出现明显氮质血症,伴有贫血、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患者常有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此期需限制钾、磷的摄入,纠正贫血和钙磷代谢紊乱,做好透析或肾移植评估。
5期:尿毒症期
5期肾小球滤过率极低,出现严重尿毒症症状如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心包炎等。此期必须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同时需严格控制液体摄入,监测并发症,维持内环境稳定。
糖尿病尿毒症患者需长期坚持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每公斤体重0.6-0.8克。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避免剧烈运动。定期监测血糖、血压、肾功能等指标,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出现水肿、乏力等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或开始肾脏替代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