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梗阻如何治疗
十二指肠梗阻可通过胃肠减压、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十二指肠梗阻通常由肠粘连、肿瘤压迫、先天性畸形、肠扭转、胆石嵌顿等原因引起。
1、胃肠减压
胃肠减压是缓解十二指肠梗阻引起的腹胀、呕吐等症状的基础措施。通过鼻胃管引流胃内容物,减少胃肠道压力。操作时需注意监测引流液性状和量,避免电解质紊乱。对于单纯性粘连或炎症引起的早期梗阻,胃肠减压配合禁食可能使症状缓解。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针对炎症或功能性因素引起的梗阻。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抑制胃酸分泌,减轻黏膜水肿;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缓解平滑肌痉挛;头孢呋辛酯片控制继发感染。用药期间需观察腹痛变化,若48小时内无缓解需考虑其他治疗方式。
3、内镜治疗
内镜下球囊扩张适用于瘢痕性狭窄或术后吻合口狭窄病例。通过内镜引导置入扩张球囊,分次扩张至15-20毫米直径。对于胆石性梗阻可采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但需严格评估是否存在穿孔风险。
4、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根据病因选择,肠粘连松解术适用于致密粘连;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用于肿瘤或先天畸形导致的梗阻;肠切除吻合术针对肠扭转或坏死病例。开放手术或腹腔镜手术的选择需结合患者全身状况及梗阻部位,术后需预防再粘连和营养支持。
5、营养支持
完全梗阻期需禁食并给予肠外营养,补充氨基酸、脂肪乳等。部分梗阻可尝试经鼻肠管输注要素膳。梗阻解除后逐步过渡到低渣饮食,选择米汤、藕粉等低纤维食物,避免牛奶、豆类等产气食物。长期梗阻患者需监测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
十二指肠梗阻患者急性期应绝对卧床,避免体位变动加重肠管扭曲。恢复期饮食需遵循从流质、半流质到软食的渐进原则,每2-3小时少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术后患者应定期复查腹部CT或造影,观察肠道通畅度。日常注意腹部保暖,出现持续腹痛、呕吐等症状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