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外耳道炎怎么样治疗
真菌性外耳道炎可通过清洁耳道、局部用药、口服药物、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通常由耳道潮湿、免疫力低下、不当挖耳、糖尿病、长期使用抗生素等原因引起。
1、清洁耳道
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需由医生使用专业器械清除耳道内的真菌团块及分泌物,避免自行挖耳导致损伤。生理盐水冲洗或负压吸引可有效减少真菌负荷,清洁后需保持耳道干燥。日常避免游泳或淋浴时耳道进水,必要时使用防水耳塞。
2、局部用药
局部抗真菌药物是主要治疗手段,常用克霉唑滴耳液、硝酸咪康唑乳膏、联苯苄唑溶液等。用药前需确保耳道清洁干燥,药物需覆盖全部感染区域。滴耳液使用时应侧卧患耳朝上,保持体位5分钟以促进吸收。治疗期间避免使用耳机或助听器。
3、口服药物
严重感染或免疫缺陷患者需联合口服抗真菌药,如伊曲康唑胶囊、氟康唑片、特比萘芬片等。这些药物可能影响肝功能,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肝酶指标。合并糖尿病患者需同步控制血糖,避免高血糖环境加重真菌感染。
4、物理治疗
对于顽固性感染可采用红光照射或微波理疗,通过热效应抑制真菌生长。治疗时需保护耳周皮肤,控制照射强度和时间。物理治疗需配合药物使用,每周2次,连续2周可改善耳道局部微循环,增强药物渗透效果。
5、手术治疗
极少数合并骨质破坏或颅内并发症者需行乳突根治术或耳道成形术。术前需通过CT明确病变范围,术后需长期随访防止复发。手术适应证包括真菌性中耳炎、颅底骨髓炎或对抗真菌治疗无效的慢性感染。
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应保持耳道清洁干燥,避免使用棉签过度清理。选择透气性好的耳机,控制每日佩戴时间。糖尿病患者需规律监测血糖,免疫力低下者可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治疗期间禁止游泳,淋浴时可用凡士林棉球堵塞外耳道。若出现耳痛加剧、听力下降或头晕等症状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