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性皮肤瘙痒怎么办
尿毒症性皮肤瘙痒可通过皮肤保湿、调整透析方案、药物治疗、光疗、心理干预等方式缓解。尿毒症性皮肤瘙痒通常由毒素蓄积、钙磷代谢紊乱、皮肤干燥、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神经病变等原因引起。
1、皮肤保湿
尿毒症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皮脂分泌减少导致干燥瘙痒。建议每日使用无刺激的保湿霜,如含尿素或甘油的乳液,洗澡水温不宜过高,避免使用碱性肥皂。严重时可选用医用凡士林厚涂,配合纯棉衣物减少摩擦刺激。
2、调整透析方案
充分透析是改善瘙痒的关键,可通过延长透析时间、增加透析频率或改用高通量透析器提升毒素清除率。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能有效清除中大分子毒素,对于顽固性瘙痒患者,可尝试血液透析滤过或血浆置换等强化治疗。
3、药物治疗
轻中度瘙痒可遵医嘱使用加巴喷丁胶囊或普瑞巴林胶囊调节神经敏感性,严重者短期应用氯雷他定片等抗组胺药。合并高磷血症需服用碳酸镧咀嚼片等磷结合剂,继发甲旁亢患者可能需西那卡塞片调节钙磷代谢。外用药物可选糠酸莫米松乳膏局部涂抹。
4、光疗
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能抑制皮肤炎症反应,每周2-3次治疗可显著缓解顽固性瘙痒。治疗时需注意保护眼睛和正常皮肤,避免光敏反应。光疗禁忌证包括光敏性疾病、皮肤癌病史及近期使用光敏药物者。
5、心理干预
慢性瘙痒易引发焦虑抑郁,认知行为疗法可帮助患者建立瘙痒-压力管理机制。放松训练如深呼吸、正念冥想能降低皮肤敏感度,必要时联合帕罗西汀片等抗抑郁药物改善情绪障碍。
尿毒症性皮肤瘙痒患者需保持低磷低钾饮食,限制高磷食物如动物内脏、坚果摄入,每日饮水量根据尿量调整。规律监测血钙、血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避免搔抓导致皮肤感染。透析期间注意控制干体重,防止容量负荷过重加重瘙痒。建议穿着宽松透气衣物,卧室保持适宜温湿度,必要时使用加湿器改善环境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