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原因和治疗
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可能由电解质紊乱、药物副作用、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等因素引起,治疗需根据病因选择补钾补镁、停用致心律失常药物、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等方法。
1. 电解质紊乱
低钾血症和低镁血症是常见诱因,血清钾低于3.5mmol/L或镁低于0.7mmol/L时可影响心肌复极。这类患者可能出现肌无力、心悸等症状,需静脉补充氯化钾注射液、门冬氨酸钾镁片等电解质制剂,同时监测心电图QT间期变化。
2. 药物因素
奎尼丁、索他洛尔等延长QT间期药物可能诱发发作。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头晕、晕厥,应立即停用致心律失常药物,必要时使用硫酸镁注射液终止心动过速,严重时需临时心脏起搏。
3. 遗传性病因
先天性长QT综合征如LQT1、LQT2型患者易反复发作,多伴有家族猝死史。这类患者需长期服用普萘洛尔片预防,高危者应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
4. 心脏基础疾病
心肌缺血、心力衰竭等器质性心脏病可能改变心室复极顺序。这类患者除治疗原发病外,可考虑使用胺碘酮注射液控制心律失常,必要时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改善心肌供血。
5. 其他因素
严重营养不良、神经性厌食等代谢异常状态也可能诱发。需纠正营养不良状态,静脉补充葡萄糖注射液和电解质,同时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维持内环境稳定。
患者日常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定期复查电解质和心电图。饮食注意补充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深色蔬菜,严格遵医嘱用药,禁止擅自服用可能影响心律的药物。出现心悸、黑朦等症状时立即平卧,及时就医处理。遗传性患者直系亲属建议进行基因筛查和心电图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