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潜伏期身体变化
艾滋病潜伏期通常无明显身体变化,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反复低热、体重下降等非特异性症状。艾滋病潜伏期可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前期三个阶段,不同阶段表现差异较大。
急性期通常发生在感染后2-4周,约50-70%的患者会出现类似流感的症状,包括发热、咽痛、肌肉酸痛、皮疹等,这些症状持续1-2周后可自行缓解。无症状期持续时间较长,可达8-10年,此阶段病毒在体内缓慢复制,免疫系统逐渐受损,但患者通常无明显不适。艾滋病前期即临床潜伏期后期,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常见于颈部、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直径多超过1厘米,质地较硬,无压痛。部分患者会出现反复低热,体温多在37.3-38.3摄氏度之间,伴有夜间盗汗。体重下降也是常见表现,6个月内体重可能减轻超过10%。这些症状往往提示免疫系统功能已受到明显损害。
艾滋病潜伏期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饮食上注意营养均衡,适当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鱼类、瘦肉、蛋类等。避免生冷食物,注意饮食卫生。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增强体质。定期进行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检测,遵医嘱进行抗病毒治疗。避免无保护性行为,防止病毒传播。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面对疾病,必要时寻求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