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阻塞如何护理
呼吸道阻塞可通过保持气道通畅、调整体位、避免刺激物、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就医等方式护理。呼吸道阻塞可能与异物吸入、炎症肿胀、过敏反应、肿瘤压迫、先天畸形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喘鸣音、发绀、咳嗽、意识模糊等症状。
1、保持气道通畅
立即清除口腔及鼻腔内的分泌物或异物,使用吸引器或纱布轻柔清理。对于意识清醒者鼓励咳嗽排出异物,婴幼儿可采用拍背法。若异物可见且位置较浅,可尝试海姆立克急救法,但避免盲目操作导致异物深入。
2、调整体位
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或前倾坐位,减少膈肌压迫,婴幼儿可采取头低脚高俯卧位。颈部过伸者需垫高肩部保持气道中立位,避免舌后坠阻塞。哮喘发作时可采取端坐呼吸体位,利用重力辅助肺部扩张。
3、避免刺激物
远离烟雾、粉尘、冷空气等环境刺激,室内保持湿度在40%-60%。过敏体质者需隔离花粉、宠物皮屑等过敏原。饮食避免过硬、过黏食物,吞咽障碍者应选择糊状食物,进食时保持专注避免呛咳。
4、监测生命体征
持续观察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心率等指标,使用脉搏血氧仪动态监测。记录喘鸣音特征变化,警惕出现三凹征等重度梗阻表现。婴幼儿需特别注意鼻翼煽动、肋骨间隙凹陷等代偿性呼吸表现。
5、及时就医
若出现口唇发绀、意识障碍等缺氧表现,需立即呼叫急救。慢性阻塞者应定期复查肺功能,遵医嘱使用布地奈德吸入气雾剂、沙丁胺醇吸入粉雾剂等药物。肿瘤或结构异常导致的梗阻需考虑支气管镜介入或气管切开术。
日常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度适宜,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吸烟者需严格戒烟,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可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家庭常备急救药物如肾上腺素自动注射笔,定期检查有效期。出现轻微症状时可采用蒸汽吸入缓解,但持续不缓解或加重需及时就诊。婴幼儿看护者需学习婴幼儿急救法,避免喂食高风险食物如坚果、果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