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髂关节损伤后应怎样治疗
骶髂关节损伤可通过卧床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支具固定、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骶髂关节损伤可能与外伤、妊娠、炎症、感染、退行性病变等因素有关。
1、卧床休息
急性期需严格卧床2-4周,避免负重及剧烈运动。使用硬板床并在膝下垫软枕保持髋关节微屈位,减轻关节压力。日常翻身时需保持躯干整体转动,防止剪切力加重损伤。
2、物理治疗
疼痛缓解后可采用超短波、红外线等深部热疗促进血液循环,每日1次连续10-15天。慢性期配合超声波治疗松解粘连,结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增强周围肌肉力量。治疗期间需监测皮肤反应,避免烫伤。
3、药物治疗
急性疼痛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严重炎症反应时短期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合并肌肉痉挛者可配合盐酸乙哌立松片缓解症状,用药期间需观察胃肠道反应。
4、支具固定
佩戴骶髂关节专用束带提供横向稳定性,每日佩戴8-10小时持续4-6周。选择透气弹性材质,调整至可插入一指的松紧度。下床活动时配合使用步行器分散负重,逐步增加活动量。
5、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无效的严重不稳定损伤需行骶髂关节融合术,采用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或椎弓根螺钉-棒系统固定。术后需绝对卧床6-8周,影像学确认骨性融合后开始渐进性康复训练。
康复期应避免久坐及腰部扭转动作,睡眠时采用侧卧位并在双腿间夹枕。每日进行骨盆稳定性训练如桥式运动、鸟狗式练习,配合游泳等低冲击运动增强核心肌群。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荷,定期复查评估康复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