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伤风针的副作用
打破伤风针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发热、过敏反应等副作用,但通常较轻微且可自行缓解。破伤风疫苗的副作用主要有注射部位疼痛、轻度发热、全身乏力、皮疹、过敏性休克等。
1、注射部位疼痛
接种破伤风疫苗后,注射部位可能出现疼痛、红肿或硬结,属于常见局部反应。这种疼痛通常为暂时性,持续1-3天可逐渐消退。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多数人可耐受。若疼痛明显,可通过冷敷缓解,避免揉搓或热敷注射部位。局部反应一般无须特殊处理,但若红肿范围超过5厘米或持续加重,需及时就医。
2、轻度发热
部分人群接种后可能出现低热,体温多在37.5-38.5摄氏度之间,通常持续1-2天。发热是机体免疫应答的正常表现,可适当增加水分摄入,保持充足休息。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退热药物。儿童发热时家长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避免过度包裹衣物。
3、全身乏力
破伤风疫苗可能导致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反应,与免疫系统激活有关。症状多出现在接种后6-12小时,持续1-3天可自行缓解。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睡眠。若乏力伴随头晕、恶心等症状持续不缓解,需警惕过敏反应可能,应及时就医评估。
4、皮疹
少数接种者可能出现荨麻疹、红斑等过敏性皮疹,多与疫苗辅料过敏有关。皮疹通常出现在接种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可伴有瘙痒。轻微皮疹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等抗组胺药物,局部涂抹炉甘石洗剂缓解症状。若皮疹迅速扩散或伴有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处理过敏性反应。
5、过敏性休克
极少数人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表现为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喉头水肿等严重过敏反应。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接种后15-30分钟内,需立即注射肾上腺素抢救。接种后应在接种点留观30分钟,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务人员。有疫苗严重过敏史者接种前需主动告知医生,必要时进行过敏评估。
接种破伤风疫苗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注射部位清洁干燥。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若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严重反应,需立即就医。破伤风疫苗是预防破伤风的有效手段,其获益远大于风险,建议按时完成全程接种。接种后注意观察身体反应,记录不适症状出现时间与程度,就医时向医生详细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