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感染怎么治疗
胃肠道感染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使用止泻药物、服用抗生素、静脉补液等方式治疗。胃肠道感染通常由病毒、寄生虫、细菌、食物中毒、药物刺激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胃肠道感染期间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馒头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生冷油腻的食物,减少胃肠负担。少量多餐有助于减轻恶心呕吐症状,可适量补充香蕉、苹果等含钾食物预防电解质紊乱。
2、补充水分
腹泻呕吐会导致体内大量水分流失,需要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或淡盐水。每排便一次需额外饮用200-300毫升液体,儿童可少量多次喂服。观察尿液颜色变浅说明补水充足,出现少尿或无尿需立即就医。
3、使用止泻药物
蒙脱石散能吸附肠道毒素保护黏膜,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可恢复肠道菌群平衡,洛哌丁胺胶囊能抑制肠蠕动缓解腹泻。这些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细菌性感染需避免过早使用止泻药。
4、服用抗生素
诺氟沙星胶囊适用于细菌性痢疾,阿奇霉素分散片对弯曲杆菌感染有效,头孢克肟颗粒可治疗沙门氏菌肠炎。抗生素需严格遵医嘱足疗程使用,滥用可能导致耐药性或肠道菌群失调。
5、静脉补液
严重脱水患者需住院接受静脉补液治疗,常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和复方电解质注射液。静脉补液能快速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同时可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适用于无法口服补液的婴幼儿和老年人。
胃肠道感染期间需注意餐具消毒和手部清洁,避免传染给家庭成员。恢复期逐渐增加蛋白质摄入如蒸蛋、鱼肉,帮助修复受损肠黏膜。若发热超过38.5℃、便血或持续呕吐超过24小时,应立即就医排查严重感染或并发症。平时注意食品卫生,生熟分开存放,海鲜肉类彻底煮熟,可有效预防胃肠道感染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