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克雷伯菌杆菌是什么
肺炎克雷伯菌杆菌是一种革兰阴性杆菌,属于肠杆菌科克雷伯菌属,是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可引起肺炎、尿路感染、败血症等多种感染性疾病。
1、生物学特性
肺炎克雷伯菌杆菌呈短杆状,无鞭毛但有荚膜,具有较强环境适应能力。该菌在普通培养基上形成灰白色黏液型菌落,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其荚膜多糖抗原可分为多种血清型,其中K1和K2型毒力较强。该菌对多种抗生素易产生耐药性,尤其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
2、致病机制
肺炎克雷伯菌杆菌通过荚膜多糖抵抗吞噬作用,其脂多糖可诱发炎症反应。菌毛帮助黏附宿主上皮细胞,部分菌株能产生肠毒素。在免疫力低下时,该菌可突破黏膜屏障进入血流,引起全身感染。医院获得性感染中常见多重耐药菌株传播。
3、临床表现
肺部感染表现为高热、咳嗽、脓痰及胸痛,胸片可见肺叶实变。尿路感染引起尿频尿急尿痛,严重者发生肾盂肾炎。血流感染导致寒战高热,可发展为感染性休克。新生儿可发生脑膜炎,糖尿病患者易出现肝脓肿等迁徙性病灶。
4、实验室诊断
痰液、尿液或血液培养是主要诊断方法,菌落呈黏液状特征。药敏试验需检测ESBLs等耐药酶。分子检测可快速鉴定高毒力株。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确定感染范围,胸部CT可见叶段性肺炎伴空腔形成,腹部超声可发现肝脓肿等并发症。
5、防治措施
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头孢曲松、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敏感抗生素,碳青霉烯类用于重症感染。预防需加强手卫生,严格消毒器械,隔离耐药菌携带者。对于反复感染者可考虑疫苗接种。慢性病患者应控制基础疾病,避免长期留置导管等侵入性操作。
日常应注意保持环境清洁,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免疫力低下者需避免接触感染源,出现持续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疗机构需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产生。治疗期间应保证充足营养,适当补充维生素和优质蛋白以增强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