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足跟痛怎么回事呢
月子足跟痛可能由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缺钙、受凉、过度劳累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热敷按摩、补钙治疗、穿戴足弓支撑鞋垫、调整活动方式、就医治疗等方式缓解。
1、足底筋膜炎
产后长期卧床或行走姿势改变可能导致足底筋膜劳损。表现为晨起下地时足跟刺痛,活动后减轻。可使用红外线理疗仪照射,配合双氯芬酸钠凝胶外涂。建议选择软底鞋并避免长时间站立。
2、跟骨骨刺
妊娠期体重增加及激素变化可能诱发跟骨骨质增生。疼痛多呈持续性,按压跟骨结节处加重。X线检查可确诊,轻症可用氟比洛芬巴布膏贴敷,严重者需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
3、缺钙
哺乳期钙质流失加速可能引发骨质疏松性疼痛。常伴夜间小腿抽筋,可通过骨密度检测确认。建议每日补充碳酸钙D3片,配合食用奶酪、豆腐等高钙食物,同时多晒太阳促进钙吸收。
4、受凉
产后气血亏虚时足部受寒易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表现为遇冷疼痛加剧,局部皮肤温度偏低。可用艾叶煮水泡脚,水温保持40℃左右,每次15分钟。注意穿棉袜保暖,避免直接接触冰凉地面。
5、过度劳累
照顾新生儿导致的持续性负重活动可能引发足跟软组织损伤。疼痛在长时间行走后明显,休息可缓解。建议使用硅胶足跟垫分散压力,每日进行踝泵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必要时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
月子期间需保持均衡饮食,每日摄入适量牛奶、鸡蛋、瘦肉等优质蛋白。穿着宽松保暖的衣物,避免久坐久站,可进行简单的足部伸展运动。若疼痛持续超过两周或伴随红肿发热,应及时到骨科就诊,排除跟骨应力性骨折等严重情况。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服用止痛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