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骨刺的原因是什么
脚后跟骨刺可能由足底筋膜炎、跟骨应力损伤、骨关节炎、肥胖及长期穿不合脚鞋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足跟疼痛、行走困难等症状。
1、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长期反复牵拉可能导致跟骨附着点钙化形成骨刺。患者晨起第一步疼痛明显,活动后减轻。可通过足底拉伸训练、夜间夹板固定缓解症状,严重时需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如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
2、跟骨应力损伤
长期跳跃、奔跑等运动使跟骨反复承受冲击力,导致骨质异常增生。常见于运动员和舞蹈演员,疼痛在运动后加剧。建议更换缓冲性能好的运动鞋,配合冲击波治疗仪治疗。
3、骨关节炎
退行性关节病变可引发跟骨边缘骨质增生。中老年患者多见,伴随关节僵硬和肿胀。可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改善症状。
4、肥胖因素
体重超标增加足跟负荷,长期压迫刺激骨膜成骨。BMI超过28的人群风险较高,需通过低热量饮食和游泳等运动控制体重,减轻足部压力。
5、鞋具不当
长期穿着硬底鞋或高跟鞋改变足弓受力分布,促使跟骨代偿性增生。应选择足弓支撑良好的平底鞋,必要时定制矫形鞋垫重新分配压力。
日常建议控制体重在合理范围,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选择鞋底柔软有弹性的鞋子,每日用温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疼痛发作时可冰敷15分钟缓解炎症。若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或出现持续性剧痛,需及时进行X线或MRI检查评估骨刺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