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埃希菌和大肠杆菌有什么区别
大肠埃希菌和大肠杆菌是同一种细菌的不同名称,前者是学名Escherichia coli的规范中文译名,后者为临床常用俗称,两者均指革兰阴性短杆菌,属于人体肠道正常菌群组成部分。
大肠埃希菌作为微生物学标准命名,强调其分类学地位,常见于科研文献,由德国儿科医生Theodor Escherich首次分离命名。该菌为兼性厌氧菌,具有鞭毛和菌毛结构,生化特性表现为乳糖发酵阳性、吲哚试验阳性。大肠杆菌作为医疗场景常用术语,更侧重临床意义,其血清学分型如O157:H7与出血性肠炎相关,UPEC亚型可能导致尿路感染。
在致病性方面,正常栖居肠道的大肠埃希菌通常无害,但获得毒力基因后可转化为致病菌。产志贺毒素菌株引发溶血尿毒综合征,肠致病性菌株导致婴幼儿腹泻,医院获得性耐药株可能引起败血症。实验室鉴别需通过麦康凯培养基培养、IMViC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确定菌株特性。
日常预防需注意食品充分加热、生熟分开处理,接触动物后及时洗手,免疫功能低下者避免饮用未经灭菌的乳制品。出现持续腹泻伴发热或血便时应尽早就医,粪便培养可明确病原体类型。医疗工作者在报告检验结果时应规范使用大肠埃希菌学名,确保学术交流准确性,患者教育时可采用大肠杆菌等通俗表述以增强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