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韧带损伤
韧带损伤可通过疼痛程度、关节稳定性、肿胀淤血、活动受限程度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主要判断依据有外伤史、局部压痛、关节异常活动、磁共振成像等。
1、疼痛程度
韧带损伤后通常伴随剧烈疼痛,尤其在受伤瞬间或尝试活动关节时加重。轻度拉伤可能仅表现为活动时隐痛,完全断裂则会出现持续性锐痛。按压损伤部位疼痛明显加剧是重要判断指标。
2、关节稳定性
损伤后关节可能出现异常松动感,如膝关节前后抽屉试验阳性提示交叉韧带损伤,踝关节内翻应力试验异常说明外侧副韧带受损。这种不稳定感在行走或承重时尤为明显。
3、肿胀淤血
急性期损伤部位会在6小时内出现明显肿胀,严重者可见皮下淤血。肿胀程度与损伤严重性相关,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时膝关节可迅速肿胀如球状,而轻度扭伤可能仅有轻微浮肿。
4、活动受限
损伤后关节活动范围会显著减小,如踝关节扭伤后无法完成踮脚动作,膝关节韧带损伤时难以完全伸直。主动活动时可能伴随关节弹响或卡顿感,提示可能存在韧带残端嵌顿。
5、影像学检查
X线片可排除骨折,磁共振能清晰显示韧带连续性。超声检查对表浅韧带如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具有诊断价值。关节镜检查是诊断韧带损伤的金标准,可同时进行手术治疗。
疑似韧带损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冰敷,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抬高患肢。避免热敷、按摩等可能加重出血的处理,48小时后可尝试轻柔关节活动度训练。建议佩戴支具保护关节,逐步进行肌肉力量训练恢复稳定性,严重损伤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氨基葡萄糖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控制炎症,必要时考虑韧带重建手术。康复期间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C促进组织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