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炎有什么种类
外阴炎主要分为感染性外阴炎、非感染性外阴炎、过敏性外阴炎、萎缩性外阴炎和特异性外阴炎五种类型。
1、感染性外阴炎
感染性外阴炎主要由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包括白色念珠菌、滴虫、单纯疱疹病毒等。患者可能出现外阴红肿、瘙痒、灼热感,伴有异常分泌物。治疗需根据病原体选择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阴道片、抗生素如甲硝唑片,或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乳膏。
2、非感染性外阴炎
非感染性外阴炎多因局部刺激或理化因素导致,如尿液刺激、卫生用品过敏、过度清洁等。表现为外阴皮肤干燥、脱屑、轻度红肿。治疗需去除诱因,使用温和清洁剂,局部涂抹保湿剂如凡士林软膏缓解症状。
3、过敏性外阴炎
过敏性外阴炎由接触过敏原引发,常见过敏原有洗涤剂、卫生巾、避孕套等。症状包括剧烈瘙痒、丘疹、水肿,严重者可出现糜烂。治疗需立即脱离过敏原,使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片,局部涂抹糖皮质激素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
4、萎缩性外阴炎
萎缩性外阴炎多见于绝经后女性,与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表现为外阴皮肤变薄、苍白、弹性减退,伴有干涩、性交痛。治疗可采用雌激素软膏如雌三醇乳膏局部涂抹,改善黏膜萎缩状态。
5、特异性外阴炎
特异性外阴炎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如硬化性苔藓、扁平苔藓等。特征为外阴皮肤出现白色斑块、萎缩或增生性改变。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可能需使用免疫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严重者需手术干预。
外阴炎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选择棉质透气内裤。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出现外阴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规范治疗,切勿自行用药。不同类型外阴炎的治疗方案差异较大,错误用药可能加重病情。建议定期妇科检查,尤其绝经后女性更需关注外阴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