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肠袋使用方法是什么
灌肠袋使用方法主要包括准备灌肠液、连接灌肠袋、调整体位、插入导管和缓慢灌注五个步骤。
1、准备灌肠液
根据医嘱配制适宜温度的无菌灌肠液,温度控制在37-40摄氏度为宜。常用灌肠液包括生理盐水、肥皂水或药物溶液,需确保溶液清洁无污染。配制时注意观察液体是否出现浑浊或沉淀。
2、连接灌肠袋
将灌肠导管与灌肠袋出水口紧密连接,检查各接口是否牢固。排尽导管内空气后关闭流量调节阀,悬挂灌肠袋于输液架上,袋底距离肛门约40-60厘米高度。
3、调整体位
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靠近腹部,臀部垫高10-15厘米。该体位可使乙状结肠处于低位,有利于灌肠液顺利流入肠道。注意用屏风遮挡保护患者隐私。
4、插入导管
将导管前端涂抹润滑剂,轻轻插入肛门15-20厘米。插入时嘱患者深呼吸放松肛门括约肌,遇阻力不可强行推进。老年患者或儿童插入深度需适当减少。
5、缓慢灌注
打开调节阀使液体缓慢流入肠道,灌注速度控制在每分钟100-150毫升。密切观察患者面色、腹部反应,出现腹胀或便意时暂停灌注。灌注完毕夹闭导管,嘱患者保留5-10分钟后再排便。
灌肠后建议患者卧床休息30分钟,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饮食宜选择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观察排便情况,出现持续腹痛、便血等异常应及时就医。长期需要灌肠治疗者应定期复查电解质水平,防止发生水电解质紊乱。家庭灌肠操作前需经专业医护人员培训指导,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