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功能不足是什么
黄体功能不足是指卵巢黄体分泌孕酮不足或黄体期缩短,可能导致月经紊乱或不孕。主要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异常、子宫内膜反应性下降、高泌乳素血症、甲状腺功能异常、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等因素有关。
1、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异常
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不足或垂体分泌促黄体生成素异常,会影响卵泡发育和黄体形成。这类患者可能出现卵泡期延长、黄体期缩短,基础体温呈双相但高温相不足12天。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因,如使用枸橼酸氯米芬胶囊促进卵泡发育,或注射用尿促性素改善垂体功能。
2、子宫内膜反应性下降
子宫内膜对孕酮敏感性降低时,即使孕酮水平正常也会出现黄体功能不足表现。常见于多次宫腔操作史、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伴随月经量减少。可口服地屈孕酮片调节内膜,配合妇科千金胶囊抗炎治疗。
3、高泌乳素血症
血清泌乳素水平超过正常值会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导致黄体功能缺陷。患者常有溢乳、闭经症状。甲磺酸溴隐亭片可降低泌乳素,联合黄体酮软胶囊补充孕酮。
4、甲状腺功能异常
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均会影响黄体功能,甲减患者更易合并黄体期缺陷。需先纠正甲状腺功能,如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甲减,待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后再评估黄体功能。
5、卵巢储备功能下降
随着年龄增长或卵巢手术损伤,剩余卵泡数量减少会导致黄体合成孕酮能力下降。这类患者往往伴有抗苗勒管激素水平降低,可考虑使用戊酸雌二醇片联合黄体酮胶囊进行激素替代治疗。
黄体功能不足患者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节食或剧烈运动导致能量负平衡。饮食中可适量增加坚果、深海鱼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有助于激素合成。建议记录基础体温曲线监测黄体功能,若出现经前点滴出血或周期缩短应及时就医,孕期确诊黄体功能不足者需严格遵医嘱补充孕酮。同时应控制压力水平,长期精神紧张可能通过影响下丘脑功能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