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心肌炎的预防和治疗主要包括控制感染、避免过度劳累、合理用药、定期体检和及时就医等措施。心肌炎可能由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药物毒性等因素引起,需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干预。
1、控制感染
病毒感染是心肌炎的常见病因,预防呼吸道和肠道感染可降低发病风险。日常需注意手卫生,流感季节接种疫苗,避免接触发热患者。柯萨奇病毒、腺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后若出现心悸、胸痛等症状,应及时排查心肌损伤。
2、避免过度劳累
剧烈运动或持续疲劳可能加重心肌炎症反应。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逐渐增加活动量,6个月内避免竞技性运动。运动员确诊心肌炎后应暂停训练,经心电图、心脏超声等评估后方可逐步恢复。
3、合理用药
部分化疗药物如阿霉素、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能引发药物性心肌炎。使用这些药物期间需监测心肌酶和心功能,必要时联用辅酶Q10胶囊、曲美他嗪片等心肌保护剂。中药如黄芪注射液也可能辅助改善心肌代谢。
4、定期体检
心电图可发现ST-T改变、传导阻滞等异常,肌钙蛋白检测能早期识别心肌损伤。有风湿热病史或自身免疫疾病患者应每年检查心脏超声,青少年在感冒后出现乏力、气促时需排查心肌炎。
5、及时就医
暴发性心肌炎需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严重心律失常者可能安装临时起搏器。慢性心肌炎可遵医嘱使用马来酸依那普利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等药物,合并心衰时需限制钠盐摄入。
心肌炎患者日常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避免吸烟饮酒。康复期可进行散步、太极等低强度运动,监测体重变化预防水肿。出现胸闷加重、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须立即就诊,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