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怎么治疗
消化性溃疡可通过药物治疗、饮食调整、生活方式干预、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消化性溃疡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胃酸分泌过多、胃黏膜防御功能减弱、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药物治疗
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保护胃黏膜的药物以及根除幽门螺杆菌的药物。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有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等质子泵抑制剂,能够有效减少胃酸分泌,促进溃疡愈合。保护胃黏膜的药物有枸橼酸铋钾颗粒、硫糖铝混悬凝胶等,可以在溃疡表面形成保护层,防止胃酸和胃蛋白酶对溃疡的进一步侵蚀。根除幽门螺杆菌的药物通常采用四联疗法,包括一种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和一种铋剂,如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和枸橼酸铋钾颗粒。
2、饮食调整
消化性溃疡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咖啡、浓茶、酒精等,这些食物会刺激胃酸分泌,加重溃疡症状。建议选择易消化、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牛奶、鱼肉、瘦肉、新鲜蔬菜水果等。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减轻胃肠负担。避免空腹食用酸性食物,如柑橘类水果、醋等。
3、生活方式干预
消化性溃疡患者应戒烟戒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都会刺激胃酸分泌,损害胃黏膜屏障。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波动,学会放松心情,必要时可寻求心理疏导。
4、内镜治疗
对于伴有出血的消化性溃疡,可通过内镜下止血治疗,如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电凝止血、钛夹止血等。内镜治疗创伤小、恢复快,能够有效控制出血,避免外科手术。对于较大的溃疡或疑似恶变的溃疡,可通过内镜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内镜治疗后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重复内镜检查。
5、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溃疡、溃疡穿孔、幽门梗阻或怀疑恶变的溃疡,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胃大部切除术、迷走神经切断术等。手术治疗能够彻底解决溃疡问题,但术后可能出现倾倒综合征、营养不良等并发症,需长期随访和营养支持。手术方式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决定。
消化性溃疡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幽门螺杆菌感染。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精神紧张和压力过大。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胃镜,监测溃疡愈合情况。如出现剧烈腹痛、呕血、黑便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适量运动,有助于预防溃疡复发和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