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缝针后要注意什么
手缝针后需注意伤口护理、避免感染、观察愈合情况、限制活动及合理饮食。主要有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换药、避免沾水、防止剧烈运动、补充营养等措施。
1、保持清洁干燥
手缝针后需每日用生理盐水或医用酒精轻柔擦拭伤口周围皮肤,避免直接触碰缝线。清洁后使用无菌纱布覆盖,防止灰尘或细菌污染。若敷料被渗液浸湿或污染,应及时更换。禁止用手抓挠伤口或自行拆除缝线,以免破坏愈合组织。
2、定期换药
根据医生建议每1-2天更换一次敷料,换药前需洗净双手。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增多或异味,出现异常需及时就医。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或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但不可随意涂抹偏方药膏。
3、避免沾水
缝合后3天内伤口严禁接触生水,洗澡时可用防水敷贴保护。后期若需清洁,应使用煮沸冷却后的温水短暂冲洗,立即擦干。游泳、泡温泉等活动需待拆线后1周再进行,长期浸泡可能造成缝线松动或细菌滋生。
4、限制活动
手部缝合后应减少抓握、提重物等动作,防止缝线断裂或伤口裂开。关节处伤口需用夹板固定限制活动。若为手指损伤,避免弯曲伸展等重复动作,必要时可悬吊患肢减轻肿胀。恢复期可逐步进行轻柔的功能锻炼。
5、补充营养
多摄入富含优质蛋白的鱼肉、鸡蛋及维生素C丰富的西蓝花、猕猴桃,促进胶原蛋白合成。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及酒精,以免加重炎症反应。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吸烟者应戒烟,这些因素均会影响伤口愈合速度。
手缝针后建议穿着宽松衣物减少摩擦,睡眠时抬高患肢减轻肿胀。拆线时间通常为5-7天,但面部伤口可缩短至3-5天,关节处或感染伤口可能延长至10-14天。若出现持续疼痛、发热或脓性分泌物,提示可能存在感染,须立即就医处理。愈合期间避免阳光直射伤口,防止色素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