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脑瘫的检查诊断

25118次浏览

脑瘫是永久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而脑炎后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其症状由于治疗会逐渐消失,是一过性.脑瘫则不然,可以导致永久性的功能障碍.若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症状可以减轻,但由于小儿神经系统发育的特点,早期诊断脑瘫是很困难的.

脑瘫辅助检查:根据临床表现诊断为脑瘫的患儿,还须经以下辅助检查:①智力测试;②脑电图检查;③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定;④影像学等检查确诊.

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急性播散性脊髓炎

该病多发生于青壮年,绝大多数病前数天或1~2周有上感症状或疫苗接种史.受凉、过劳、外伤等常为发病诱因.起病急,首发症状多为双下肢麻木、无力,病变相应部位疼痛,病变节段有束带感,常在2~3天内达高峰.临床上以病变水平以下肢体瘫痪、感觉缺失和括约肌障碍为主要特征.急性期可表现为脊髓休克.损害平面以下多有自主神经障碍.本病可在3~4周后进入恢复期,多数在发病后3~6个月基本恢复,少数病例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但多不伴有痉挛性瘫痪、不自主运动、智能障碍及癫痫发作.

2.视神经脊髓炎

该病发病年龄在20~40岁之间,10岁以下发病少见,为多发性硬化的一个亚型.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首先症状多为背痛或肩痛,随后出现部分性或完全性脊髓横贯性损害的表现,并可在脊髓横贯性损伤症状之前或之后出现视力下降等视神经炎的表现,但病情多有缓解及复发,还可相继出现其他多灶性体征,如眼球震颤、复视、共济失调等.

3.重症肌无力

该病多于20~60岁间发病,儿童较少见.起病隐匿,首发症状多为眼外肌不同程度的无力,包括上睑下垂,眼球活动受限及复视,其他骨骼肌也可受累,如咀嚼肌、咽喉肌、面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及四肢肌等,可影响日常活动,严重者被迫卧床.上述症状通常在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可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有朝轻暮重的特征.部分病例合并胸腺肥大或胸腺瘤.有的合并甲亢等其他自身免疫病.

4.周期性麻痹

该病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为特征,多于青少年期发病,中年以后发作渐趋减少,婴幼儿发病极少见.可因过劳、饱餐、寒冷、焦虑等因素诱发.一般多于饱餐后休息或剧烈运动后休息中发病,多从双下肢开始,后延及双上肢,双侧对称,以近端较重.发作一般持续6~24小时,长者可达l周以上.呈不定期反复发作,多数发病时有血钾的改变(增高或降低),部分病例发作时心律紊乱,血压上升.发作间歇期肌力正常.依据发作过程、临床征象、实验室检查及家族史不难与本病鉴别.

5.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该病是一组原发于肌肉的遗传性疾病,大多有家族史.临床以缓慢进行性加重的对称性肌无力、肌肉萎缩为特征.个别类型可有心肌受累.不同类型往往表现为不同的发病年龄、临床特征和病肌分布.但总地来说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可见"翼状肩胛"、"游离肩"、"小腿肌肉假性肥大"、"Gowers"征等特征性表现.以其进行性症状加重、发病年龄、临床特征及家族史可与本病鉴别.

6.急性硬脊膜外脓肿

该病是由于身体其他部位的化脓性病灶,如皮肤疖肿、扁桃体化脓性病灶等,或由于邻近组织的感染,如褥疮、痈或肾周脓肿等,病原菌通过血行或组织蔓延达到硬脊膜外脂肪组织中而形成脓肿.多在原发感染后数天或数周突然起病,有时原发病灶常被忽视.首先症状为背部或双下肢剧痛,数日内出现明显项强,头痛,发热,全身无力,病灶相应部位的脊柱剧烈压痛及叩击痛.如不及时治疗可很快发生双下肢瘫痪.实验室检查可见脑脊液白细胞轻度增加及蛋白含量明显增高,脊腔梗阻,外周血白细胞增加.CT检查和MRI检查亦有助于鉴别.

7.格林-巴利综合征

多在起病前1~4周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症状,少数病人有免疫接种史.多以四肢对称性无力为首发症状,可自远端向近端发展或相反,或远近端同时受累,并可波及躯干,严重者可累及呼吸肌而出现呼吸麻痹,瘫痪为弛缓性.严重者可出现肢体远端的肌肉萎缩,可伴有肢体远端的感觉异常和手套状、袜套状感觉减退.病变部位较广泛,脑神经损害在成人以双侧面瘫为多见,在儿童以延髓麻痹较多见.也可有眼球运动、舌下及三叉神经的麻痹.可有汗多、皮肤潮红、手足肿胀及营养障碍等自主神经受损症状.症状进展迅速,约半数病例在一周内达到高峰.最长者可达8周,一般在症状稳定l~4周后开始恢复.脑脊液检查可见蛋白一细胞分离现象.预后一般较好.

8.小舞蹈病

该病除少数因精神刺激而急骤起病外,大多起病缓慢.发病年龄大多在5~15岁之间.精神刺激和妊娠均可为诱因.临床上以不规则、不重复、变幻不定、突发骤止的舞蹈样不自主动作为特征.面部、上肢、躯干均可出现,但下肢动作较少.面部和躯干的不自主动作都是双侧性的.不自主动作均在情绪紧张时加剧,睡眠时消失.随意运动呈现共济失调,常伴有情绪不稳、注意力涣散、哭笑无常等精神症状.严重者可有幻视,甚至谵妄和躁狂.该病与脑瘫的舞蹈徐动症型在临床表现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该病常在病前、病中或病后出现各种风湿热表现.可资鉴别.

9.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是由于维生素Blz缺乏所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于中年起病.呈亚急性或慢性病程.临床上以深感觉缺失、感觉性共济失调及痉挛性瘫痪为主要表现.常伴有周围性感觉障碍.多数病人在神经症状出现前有倦怠、乏力、舌炎、腹泻等表现.最早出现的神经症状多为四肢末端感觉异常,如刺痛、麻木及烧灼样感等,多为持续性和对称性.常从足趾开始逐渐累及上肢,可有四肢远端手套样、袜套样感觉减退.随病情进展逐渐出现双下肢无力、僵硬感,走路不稳,如踩棉花.如锥体束损害严重则下肢肌张力增高,如后索或(和)周围神经变性为重时,则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锥体束征及病理反射阳性,多伴有膀胱括约肌障碍.亦常伴有易激惹、嗜睡、多疑、情绪不稳等精神症状,或出现智能减退甚至痴呆,血清中维生素B12量降低.Schilling试验发现维生素B12吸收缺陷.

10.多发性神经病

该病临床表现以肢体对称性末梢型感觉障碍、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和自主神经障碍为特征.由于病因不同,起病可有急性、亚急性、慢性、复发性之分,各种功能受损程度亦不同.肢体末端呈现手套状、袜套状深浅感觉障碍.肢体远端出现对称性的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远端重于近端,并可伴有肌肉萎缩和腱反射减弱.有的病人还有肢体远端发凉、皮肤干燥、脱屑、多汗等自主神经受累的各种表现.病人多有明显糖尿病、中毒、服用呋喃类药物和异烟肼、尿毒症、妊娠、手术后、慢性胃肠道疾病、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及疫苗接种史.根据其病史和典型的临床表现,不难与本病鉴别.

相关推荐

脑瘫有治愈的可能吗
脑瘫又称脑性瘫痪,是不存在完全治愈的可能性的。这是由于脑瘫属于大脑的非进行性损伤,多是由于人体从受孕开始到婴儿期的大脑损伤或者是发育存在缺陷引起的,例如在生产时,如果出现婴儿的短期窒息,就会导致大脑缺血缺氧,出现脑瘫的可能。脑瘫的患者常常引起大脑神经皮质的损伤,因此可以出现运动障碍,语言障碍以及姿势异常等主要症状。针对脑瘫的患者并不具备有根治性的方法,只能通过进行综合性的干预治疗,例如进行体能训练,语言练习,感知力练习等项目,借此提高患者的生存能力,减轻患者的症状表现。
语音时长 01:11

2021-05-10

83875次收听

睡眠性脑瘫能治好吗
脑瘫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疾病,它的发生常常会使患者出现语言、智力上的障碍,更有甚者会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自理,好多人会问睡眠性脑瘫能治好吗?想要了解这一问题,我们首先要先了解一些脑瘫的康复治疗方法,下面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
儿童失神性脑瘫症状
儿童失神性脑瘫是指从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尚未成熟阶段,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以姿势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如果不幸患病就要及时去治疗,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儿童失神性脑瘫症状是什么样的,下面就由小编来详细的为你介绍。
脑瘫疾病中常导致出现症状是什么
脑部有很多的疾病会出现,儿童最易常出现的就是脑瘫。很多家长都想全面的去了解下这些脑瘫的症状表现是怎样的。下面,我们就一起从下面的文章中来了解下这方面的脑瘫的知识吧。1.语言障碍:大多数的脑瘫患儿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有的脑瘫的症状表现为语言表达困难或构语困难,有的脑瘫的症状表现为发音不清或口
年轻人肌张力不全型脑瘫预防
年轻人肌张力不全型脑瘫预防主要表现为肌张力明显降低,不能站立行走,头颈不能抬起,运动障碍明显,关节活动幅度过大,但腱反射活跃,可出现病理反射,常伴有失语及智能低下,脑瘫在早期,症状逐渐加重,脑瘫患儿如果得不到康复治疗,而且随年龄增长,致残性逐渐增加,因此脑瘫患者早诊、早治、早防是非常重要的。
年轻肌张力低下型脑瘫遗传下一代吗
脑瘫一直危害着众多的人群,因为脑瘫属于神经外科的疾病,严重损害着人的大脑,使人的生活不能自理,由于发病时间长,而且需要漫长的医治的过程,使好多的患者无法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更让人担心的是脑瘫会不会遗传,那么年轻肌张力低下型脑瘫遗传吗?
轻度脑瘫的症状有哪些
轻度脑瘫的症状多数是在婴儿回家后数月由家人试图扶起站立时发现的。轻度脑瘫患儿可能因缺血缺氧性产伤等情况导致脑部功能低下,会表现为高度警觉状态,肢体和下颌颤抖,成为紧张不安的婴儿状态。之后由于生产期严重缺氧而导致长时间脑功能发育迟缓,患儿虽然肌张力正常,腱反射灵敏,但运动功能受损,可能出现偏瘫问题,有的会伴随失语,吐字不清症状。一部分病例还会以癫痫发作起病,发作后发现肢体无力的现象。家人试图服起时站立不稳,足下垂。并且常见双侧手足,徐动症,还可有舞蹈样动作,肌张力障碍,共济失调性震颤,肌阵挛和半身抽搐等问题。随着时间进展,存活的婴儿会留有智能发育迟滞,耳聋和肌张力减低,坐立困难,起立行走不能。
语音时长 01:34

2020-03-17

58805次收听

04:04
脑瘫的早期症状
患者脑瘫的早期症状包括肌张力低下、肌张力亢进、智力低下、头围异常、体重不增等容易出现呛咳等情况、身体扭转、头不稳定、斜视或不能主动伸手抓物。具体症状如下:1、肌张力低下。身体发软,自发性运动减少。2、肌张力亢进。身体的发硬。3、智力低下。反应迟钝,对外周呼叫没有反应。4、头围异常。5、体重不增,哺乳困难,食欲不振,喂养困难,吸吮无力,有部分脑瘫的孩子颜面部的肌肉和舌部的肌肉均出现痉挛,所以不能吸吮,不能吃奶,从而导致咀嚼和吞咽的困难,容易出现呛咳、呛奶、吐口水,还有口腔闭合困难,流口水这些情况。6、出现固定姿势,如角弓反张或蛙位。7、两个月内不能微笑,4个月不能大笑,如果4个月手一直是握拳,不能张开,或者是拇指内收尤其是一侧上肢存在。8、身体扭转。9、头不稳定。10、斜视或不能主动伸手抓物。
03:27
脑瘫儿并发症
脑瘫儿并发症有情绪异常、口、面、牙等功能的障碍、智力低下、癫痫发作、感知觉功能障碍、发育落后、免疫功能低下。具体症状如下:1、情绪异常:大多数小儿脑瘫都有情绪行为的异常,表现为好哭、任性、固执、孤僻、情感的脆弱,在手足徐动型是比较多见。2、口、面、牙等功能的障碍:患儿会出现吸吮无力,吞咽或者咀嚼困难,口唇闭合不佳,流口水,龋齿或者牙齿发育不全等,也以手足徐动型的患儿多见。3、智力低下:2/3以上的患儿会有智力低下,1/4会有重度的智力落后,痉挛型的四肢瘫以及强直性的小儿脑瘫的患儿智能是更差的。4、癫痫发作:癫痫也是脑瘫中并发症很危险的一种,严重时可危及生命。5、感知觉功能障碍:感知觉认知功能障碍。6、发育落后,营养不良。7、由于活动的受限,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等相关疾病。
03:00
脑瘫儿童怎么治
脑瘫儿童康复治疗主要包括运动体育疗法、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中医治疗、小儿脑瘫的运动疗法。具体方法如下:1、运动体育疗法,包括粗大的运动、精细的运动、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的训练。2、物理治疗,包括神经的电刺激疗法,还有温热的疗法,水疗法,还有一些作业治疗。3、药物治疗,包括构筑和修复的脑组织的一些药物,促进脑细胞的DNA的合成,促进脑细胞对氧的利用率,改善脑细胞的能量代谢,增加的脑功能等的药物。4、中医治疗,包括针刺疗法,按摩治疗,还有中药治疗。5、小儿脑瘫的运动疗法,使用器具或者是治疗者徒手或者是利用儿童自身的力量,通过主动或者被动的运动,使全身和局部的功能达到或者恢复正常的一种治疗方法。
脑血栓饮食注意事项
得了脑血栓形成的病人急性期需要及时静脉输液治疗延缓病情发展,这阶段需要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包括牛羊肉,海鲜,生猛,辛辣,重口味等食物,以免刺激到胃肠道影响口服药的应用以及影响急性期输液及口服药物的药物作用。尤其注意一些口服药需要在饭前或饭后半小时以后才能服用,中药西药需要分割开时间应用。针对食物也需要尽量和口服药物分开服用。恢复期饮食方面则需要低盐低脂饮食来避免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进一步加重。多吃新鲜的蔬菜与水果,补充优质蛋白质,适当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防止血糖偏高,甚至出现糖尿病状况以及胰岛素抵抗等高代谢问题。避免由此造成的肥胖因素造成血液黏滞度增高进而使得脑血栓形成复发加重的风险增加。
语音时长 01:31

2019-10-31

51114次收听

如何确诊早产儿脑瘫
早产是脑损伤的高危因素。导致早产的因素常常有妊高症、高血糖、双胎或者外伤。这些是引起儿童脑损伤的高危因素。早产儿童在后期发育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儿童听力、视力以及肌张力的发展情况。如果早产儿童在后期发育过程中出现了肌张力异常。例如在早期出现了明显的肌张力偏低的表现,随着生长发育逐渐出现肌张力偏高的表现,并且伴有四肢异常。例如出现剪刀步、角弓反张,这提示儿童存在早产脑瘫的可能性,经常出现异常的肌张力和异常的姿势也是判断早产儿脑瘫的症状。过分安静,主动运动少,哭声弱或多哭,容易受到惊吓也是判断早产儿脑瘫的征兆。
语音时长 01:08

2019-06-06

59179次收听

01:38
小儿脑瘫长大会怎么样
引起儿童脑瘫的原因比较多,而且比较复杂。即使同一病因在不同儿童中,所引起的临床症状的轻重也是存在明显差别。同时后期的康复训练对于脑瘫的预后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每个脑瘫儿童预后差别比较大。如果在无产期或者生后隐性脑损伤比较轻的情况下,只是存在有脑室旁的白质轻度损伤。如果后期及时给予干预康复治疗,儿童和普通成人没有区别。但是如果存在严重的脑损伤,出现了明显的软化或者是严重的核黄疸,儿童在后期的发育过程中容易出现明显的损伤。
01:34
脑瘫能治愈吗
如果发现儿童出现脑瘫的症状,要及时的给予干预治疗。脑瘫的干预主要包括功能训练。功能训练包括躯体的功能训练,主要是下肢的训练。第二是作业的训练,也就是上肢一些精细运动的训练。第三是进行一些语言的训练,就是一些语言的发音,口咽部咀嚼等。第四是进行一些矫形。例如儿童出现组内翻、外翻,可以穿矫形鞋来促进儿童有一个正常的姿势。第五是可以通过一些水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进行干预。药物干预主要是缓解儿童的肌张力,必要时可以通过手术来缓解肌张力。
面瘫有什么治疗方法
面神经麻痹(面瘫)是非常常见的周围神经病之一,面瘫分为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中枢性面瘫最常见的原因是脑血管病引起的面瘫,脑血管病引起的面瘫要给予病因治疗,就治疗脑血管病。周围性面瘫大多数是由病毒感染所致,由自身免疫异常所致。咱们主要讲讲周围性面瘫的治疗,周围性面瘫主要是给予营养神经治疗,例如我们可以给予一些维生素B1、B12的肌注,让患者的面神经髓鞘得到修复。另外大家都知道,它可能有面神经管的面神经水肿,面神经管受压,也可以给一些激素治疗,减轻面神经的水肿。另外与病毒感染有关系,我们也可以少量的、短时间的给予一些抗病毒治疗。还有一些中医的针灸、理疗治疗也是有一定疗效的。
语音时长 01:14

2019-05-30

58436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