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检查胰腺炎
胰腺炎可通过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粪便检查、尿液检查、病理检查等方式诊断。胰腺炎通常由胆道疾病、酗酒、高脂血症、药物刺激、感染等因素引起。
1、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是诊断胰腺炎的基础项目,通过检测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辅助判断。急性胰腺炎发作时,血清淀粉酶在发病后2-12小时开始升高,脂肪酶在4-8小时后升高。这两种酶的水平超过正常值3倍以上具有诊断意义。血液检查还能评估炎症程度,包括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指标。
2、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可观察胰腺形态变化和周围积液情况,是首选的初步筛查手段。增强CT能清晰显示胰腺坏死范围和并发症,对重症胰腺炎诊断价值较高。磁共振胰胆管成像适用于胆源性胰腺炎,可发现胆管结石等病因。影像学检查还能鉴别胰腺假性囊肿、脓肿等并发症。
3、粪便检查
慢性胰腺炎患者需进行粪便弹性蛋白酶检测,该酶由胰腺分泌,水平降低提示外分泌功能不全。粪便脂肪定量试验可判断脂肪消化吸收功能,严重胰腺功能减退时粪便脂肪含量超过7克/24小时。这些检查有助于评估胰腺外分泌功能损伤程度。
4、尿液检查
尿液淀粉酶检测可作为血液检查的补充,其升高持续时间比血清淀粉酶更长。尿胰蛋白酶原激活肽测定对重症胰腺炎早期诊断有较高特异性。这些检查操作简便,适合动态监测病情变化。
5、病理检查
对于难以确诊的慢性胰腺炎或疑似胰腺肿瘤病例,可能需要进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病理检查能明确组织学改变,鉴别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等特殊类型。该检查属于有创操作,需严格掌握适应症。
确诊胰腺炎后需立即禁食并住院治疗,轻型患者可逐步恢复低脂饮食,避免酒精和刺激性食物。慢性胰腺炎患者需长期服用胰酶制剂,定期监测血糖和营养状况。急性发作期应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可进行适度活动。日常需控制血脂水平,胆道疾病患者应及时处理原发病。出现持续腹痛、发热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