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肠息肉是什么原因
肠息肉在中医理论中主要与湿热蕴结、气滞血瘀、脾虚湿盛、肝郁气滞、先天禀赋不足等因素有关。肠息肉属于中医“积聚”、“肠覃”范畴,多因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痰湿、热毒、瘀血积聚于肠道形成赘生物。
1、湿热蕴结
长期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或辛辣刺激食物,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湿热内生。湿热下注大肠,与气血搏结形成息肉。患者常见大便黏滞不爽、肛门灼热、舌苔黄腻等症状。治疗需清热化湿,可选用槐角丸、葛根芩连片等中成药,配合薏苡仁、马齿苋等药食同源食材调理。
2、气滞血瘀
情志不畅或久坐少动导致气机郁滞,血行不畅形成肠道局部瘀阻。表现为腹痛固定不移、大便色暗或带血、舌质紫暗。中医常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或复方丹参片、桂枝茯苓胶囊等活血化瘀药物,辅以山楂、玫瑰花等理气活血之品。
3、脾虚湿盛
素体脾虚或劳倦伤脾,水湿运化无力,湿浊停滞肠道日久成息肉。多见腹胀纳呆、大便溏薄、肢体困重。治疗以健脾化湿为主,可选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丸等,食疗可用山药、茯苓、扁豆等健脾食材。
4、肝郁气滞
长期情绪抑郁导致肝失疏泄,气机郁结影响大肠传导功能。症状见胁腹胀痛、排便不畅、情绪波动时加重。常用柴胡疏肝散配合逍遥丸调理,饮食可加入陈皮、佛手等疏肝食材,同时需注意情志调节。
5、先天禀赋不足
部分患者因先天肾气亏虚或家族遗传体质,肠道气化功能薄弱,易形成息肉。表现为发育迟缓、腰膝酸软、息肉易复发。治疗需补肾固本,可用金匮肾气丸等方剂,配合黑芝麻、核桃等补肾食物,必要时结合现代医学干预。
肠息肉患者日常需保持饮食清淡,避免生冷油腻,适量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如西蓝花、苹果等。规律作息,避免久坐久站,每周进行3-5次温和运动如八段锦、散步。定期复查肠镜,若出现便血、腹痛加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中医调理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滥用药物,需与现代医学检查治疗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