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多发息肉是什么意思
胆囊多发息肉是指胆囊黏膜上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息肉样病变,属于常见的胆囊良性病变。胆囊息肉可能与胆固醇代谢异常、慢性炎症刺激、胆囊腺肌增生等因素有关,通常无明显症状,少数可能出现右上腹隐痛、消化不良等表现。
1、胆固醇性息肉
胆固醇性息肉是最常见的胆囊息肉类型,主要与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沉积有关。这类息肉通常直径小于10毫米,呈多发性生长,超声检查可见强回声结节伴彗星尾征。患者可能合并高脂血症或脂肪肝,一般无须特殊治疗,建议每6-12个月复查超声监测变化。
2、炎性息肉
炎性息肉多继发于慢性胆囊炎或胆结石刺激,息肉基底较宽且伴有胆囊壁增厚。患者可能出现进食油腻食物后右上腹胀痛,超声显示息肉周围胆囊壁分层模糊。若合并胆囊结石或反复发作胆囊炎,可考虑遵医嘱使用消炎利胆片、胆舒胶囊等中成药辅助治疗。
3、腺瘤性息肉
腺瘤性息肉属于肿瘤性病变,存在恶变概率,多见于单发大息肉。超声表现为基底宽、血供丰富的实性结节,增强CT可见明显强化。对于直径超过10毫米、增长迅速的腺瘤,通常建议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需送病理检查明确性质。
4、胆囊腺肌症
胆囊腺肌症是胆囊壁肌层增生导致的假性息肉样改变,超声特征为胆囊壁局限性增厚伴罗-阿窦形成。患者可能出现饭后右上腹绞痛,易与胆结石混淆。无症状者定期随访即可,若合并胆囊排空障碍可考虑使用茴三硫片促进胆汁排泄。
5、其他罕见类型
包括纤维性息肉、平滑肌瘤等间叶组织来源的病变,通常生长缓慢且体积较小。超声下表现为均质低回声团块,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这类息肉恶变概率极低,多数只需每年复查腹部超声观察变化。
胆囊多发息肉患者应注意保持低胆固醇饮食,避免过量摄入动物内脏和油炸食品,规律进食早餐有助于胆囊排空。建议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适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可改善脂质代谢。若出现持续腹痛、黄疸或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除胆囊炎或息肉恶变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