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室上性心律失常
室上性心律失常是指起源于心房或房室交界区的心律异常,主要包括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等类型。这类心律失常可能由心脏结构异常、电解质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刺激或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因素引起,典型表现为心悸、胸闷、头晕甚至晕厥。
房性早搏是最常见的类型,多与情绪紧张、咖啡因摄入或疲劳有关,心电图显示提前出现的P波。房性心动过速通常突发突止,心率可达150-250次/分,可能伴有出汗和呼吸困难。心房扑动时心房规律收缩达250-350次/分,心室率常为150次/分的倍数。心房颤动则表现为心房无规律颤动,心室率绝对不齐,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预激综合征,由于存在房室旁路导致折返性心动过速。少数情况下,室上性心律失常可能由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或心脏手术后瘢痕形成引发。长期未控制的心房颤动可能导致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部分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普罗帕酮可能诱发新的心律失常,需严格监测。
建议定期进行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查,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限制酒精和咖啡因摄入。发作时可采用valsalva动作等物理方法终止心动过速,但持续发作或伴随胸痛、意识障碍需立即就医。医生可能根据情况选择美托洛尔缓释片、盐酸胺碘酮片或进行射频消融术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