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有哪些表现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主要表现为腰背部疼痛、身高变矮、驼背畸形、活动受限及神经压迫症状。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通常由骨质疏松导致椎体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引起,轻微外力即可诱发骨折。
1、腰背部疼痛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最常见的症状是突发性腰背部剧痛,疼痛部位与骨折椎体位置一致,可能向两侧肋部放射。咳嗽、翻身或负重时疼痛加重,平卧休息后可缓解。骨折初期疼痛剧烈,随着时间推移可能转为慢性钝痛。部分患者因疼痛长期不敢活动,可能继发肌肉萎缩。
2、身高变矮
椎体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脊柱高度丢失,患者可能出现明显身高下降。单个椎体骨折可能使身高减少1-2厘米,多节段椎体骨折累计可导致身高缩短超过5厘米。身高变矮往往呈渐进性发展,容易被误认为正常衰老现象。
3、驼背畸形
胸腰段椎体骨折可能引发脊柱后凸畸形,表现为驼背或罗锅样外观。随着多节段椎体楔形变,胸椎后凸角度增大,可能影响胸腔容积导致呼吸困难。严重畸形还可能改变身体重心,增加跌倒风险。
4、活动受限
骨折引起的疼痛和脊柱结构改变会显著限制患者活动能力。患者可能出现起床困难、久坐后站立费力、无法弯腰拾物等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因恐惧疼痛而主动减少活动,可能加速骨质疏松进展和肌肉退化。
5、神经压迫症状
严重椎体塌陷或骨折块移位可能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出现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神经症状。这类情况属于急症,需要立即医疗干预以防止永久性神经损伤。但多数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不伴有明显神经症状。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应注意保持适度活动,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低冲击运动如步行、水中运动等,避免久坐或完全卧床。饮食需保证充足钙和维生素D摄入,每日钙摄入量建议达到1000-1200毫克,维生素D达到800-1000国际单位。戒烟限酒,避免饮用过量咖啡或碳酸饮料。居家环境应做好防跌倒措施,如安装扶手、保持地面干燥、穿防滑鞋等。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遵医嘱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如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雷洛昔芬片等。出现新发腰背痛或身高明显变化时应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