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样治疗胃炎
中医治疗胃炎主要通过辨证施治,常用方法有中药内服、针灸、推拿、饮食调理和情志调节。胃炎多因脾胃虚弱、肝郁气滞、湿热内蕴等因素引起,需结合个体症状选择治疗方案。
1、中药内服
根据辨证分型选用方剂,肝胃不和可用柴胡疏肝散,脾胃虚寒适用理中汤,湿热型常用半夏泻心汤。常用药材包括黄芪、白术、茯苓等健脾药,黄连、黄芩等清热药,需由医师根据舌脉象调整配伍。
2、针灸疗法
选取足三里、中脘、内关等穴位,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艾灸适用于脾胃虚寒型,可温补脾阳。耳针取胃、交感等耳穴,对缓解胃痛、胀气有较好效果。
3、推拿按摩
沿任脉从上脘穴推至气海穴,配合摩腹手法促进胃肠蠕动。背部膀胱经脾俞、胃俞穴点按可调节脾胃功能。餐后1小时进行为宜,避免饱腹时操作。
4、饮食调理
忌食生冷辛辣,少食多餐。脾胃虚寒者宜食山药粥、姜枣茶;湿热型可饮薏苡仁水。烹调以蒸煮为主,避免油炸烧烤等燥热烹饪方式。
5、情志调节
肝郁气滞型需疏解情绪压力,可通过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调畅气机。避免忧思过度,保证充足睡眠,建立规律作息有助于脾胃功能恢复。
胃炎患者需长期调养,治疗期间忌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注意腹部保暖。建议记录饮食与症状变化供医师参考,急性发作或便血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可配合药膳如猴头菇炖鸡汤、砂仁鲫鱼汤等辅助调理,但中药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配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