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在CT上显示什么
脂肪肝在CT上主要表现为肝脏密度降低,可伴有肝内血管模糊或反转征象。脂肪肝的CT表现主要有肝实质均匀性低密度、肝内血管清晰度改变、肝脾CT值比值倒置、局灶性脂肪沉积、弥漫性脂肪浸润等特征。
1、肝实质均匀性低密度
正常肝脏CT值通常为50-70HU,当发生脂肪肝时,肝实质CT值可降至10-40HU。这种密度降低呈现均匀分布特点,在平扫CT图像上表现为整个肝脏灰度明显低于脾脏。随着脂肪变性程度加重,肝脏与脾脏的密度差异会更为显著。
2、肝内血管清晰度改变
轻度脂肪肝时肝内门静脉分支仍可清晰显示,但随着脂肪沉积增加,血管会呈现"反转征"——即血管影相对于低密度的肝实质反而显示为高密度。严重脂肪肝患者增强扫描时,肝静脉和门静脉分支可能完全"消失"在低密度肝实质背景中。
3、肝脾CT值比值倒置
正常情况肝脏CT值高于脾脏8-10HU,脂肪肝时该比值会发生倒置。当肝脏CT值低于脾脏5HU以上时具有诊断意义,差值超过20HU可判定为重度脂肪肝。这个客观指标对判断脂肪肝程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4、局灶性脂肪沉积
部分患者可出现肝段或肝叶的局限性脂肪沉积,CT表现为边界不清的低密度区,多呈楔形或扇形分布。这种改变需要与肝脏占位性病变鉴别,增强扫描时局灶脂肪沉积区仍会保持正常血管走行,且无占位效应。
5、弥漫性脂肪浸润
重度脂肪肝患者整个肝脏呈现弥漫性密度减低,CT值可接近或低于水样密度。同时可能伴随肝脏体积增大、边缘变钝等继发改变。这类患者往往合并肝功能异常,需要结合实验室检查综合评估。
发现CT提示脂肪肝后,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脂高糖食物摄入,增加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摄取。每周保持15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避免饮酒和滥用药物。定期复查肝功能及影像学检查,若出现转氨酶持续升高或脂肪肝程度加重,需及时到消化内科或肝病科就诊。对于合并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患者,需要同步控制基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