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怎么办
急性心肌梗死可通过紧急就医、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手术、心脏康复等方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通常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血管痉挛、斑块破裂、心肌耗氧量增加等原因引起。
1、紧急就医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危急重症,一旦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前往医院急诊科。早期就医有助于及时开通堵塞的血管,减少心肌坏死面积。患者应避免自行驾车或步行就医,以免加重病情。
2、药物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的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抗凝药物如肝素钠注射液,溶栓药物如注射用重组链激酶,以及硝酸甘油片等扩张冠状动脉药物。这些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3、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植入术。通过导管技术开通堵塞的血管,恢复心肌血流灌注。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但需在发病后12小时内进行效果最佳。
4、外科手术
对于多支血管病变或介入治疗失败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通过取患者自身血管搭建旁路,绕过堵塞的冠状动脉段。外科手术创伤较大,但远期效果较好,适合复杂病变患者。
5、心脏康复
急性心肌梗死后需进行系统的心脏康复治疗,包括运动训练、心理疏导、危险因素控制等。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心功能,预防再次梗死。患者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训练,不可操之过急。
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需长期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包括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同时要规律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定期复查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家属应学习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以备不时之需。如出现胸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