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与蜂窝织炎如何鉴别
丹毒与蜂窝织炎的鉴别主要依据临床表现、感染深度及病原体差异。丹毒是浅表淋巴管感染,多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蜂窝织炎是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弥漫性化脓性炎症,常见病原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
丹毒典型表现为边界清晰的鲜红色斑块,皮肤隆起伴灼热疼痛,常见于下肢和面部,可能伴随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病变区域皮肤紧绷发亮,偶见水疱或出血性坏死。蜂窝织炎则表现为界限不清的弥漫性红肿热痛,皮肤呈橘皮样改变,中心可能出现软化波动感,好发于四肢和会阴。感染部位常有外伤或皮肤破损史。
丹毒病变局限于真皮层及浅淋巴管,一般不引起组织坏死或化脓。蜂窝织炎累及更深层的皮下脂肪和筋膜,易形成脓肿或坏死。实验室检查中,丹毒患者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蜂窝织炎可能出现明显中性粒细胞增多。影像学检查对深部蜂窝织炎的诊断更有帮助。
日常护理需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或摩擦患处。下肢病变者应抬高患肢减轻水肿。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饮食宜清淡,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促进修复。出现皮肤红肿热痛时应尽早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或外用药膏。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有足癣等基础皮肤问题者需同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