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手足口病如何护理
幼儿手足口病可通过隔离防护、皮肤护理、口腔护理、饮食调整、发热管理等方式护理。手足口病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疱疹或溃疡,部分患儿伴随发热。
1、隔离防护
患儿需单独使用餐具、毛巾等物品,避免与其他儿童密切接触。家长处理患儿分泌物后需用肥皂洗手,玩具、衣物等可用含氯消毒剂浸泡。隔离期通常持续至疱疹结痂后7天,幼儿园或托育机构患儿应居家休息。
2、皮肤护理
保持疱疹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抓挠引发感染。穿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疱疹未破溃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破溃后可用碘伏消毒。若出现局部红肿、脓液等继发感染迹象,需及时就医。
3、口腔护理
进食后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漱口,婴幼儿可用棉签蘸取淡盐水轻柔清洁口腔。溃疡处可喷涂开喉剑喷雾剂或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促进愈合。避免进食过热、过酸或坚硬食物刺激创面。
4、饮食调整
选择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蛋等,少量多餐补充水分。可适量饮用绿豆汤、梨汁等清热生津饮品。避免辛辣、油炸及坚果类食物。母乳喂养婴儿可继续哺乳,母亲需注意饮食清淡。
5、发热管理
体温超过38.5℃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滴剂退热。采用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方式,避免使用酒精。发热期间每4小时监测体温,若持续高热超过48小时或出现嗜睡、抽搐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护理期间需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呼吸及肢体活动情况。保持室内通风,每日用紫外线或消毒剂清洁环境。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若出现持续呕吐、肢体抖动或心率增快等重症表现,须立即前往医院儿科或感染科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