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心脏房颤
心脏房颤可通过药物治疗、电复律治疗、导管消融术、外科迷宫手术、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治疗。心脏房颤通常由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甲状腺功能亢进、酗酒等原因引起。
1、药物治疗
心脏房颤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盐酸胺碘酮片、盐酸普罗帕酮片等控制心率,使用华法林钠片、达比加群酯胶囊等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药物治疗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
2、电复律治疗
对于新发房颤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可采用同步直流电复律恢复窦性心律。治疗前需进行抗凝准备,术后需继续抗凝治疗以防止血栓栓塞事件。
3、导管消融术
通过导管射频消融隔离肺静脉电位,适用于症状明显且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患者。该手术创伤小但存在一定复发概率,术后需继续抗凝治疗。
4、外科迷宫手术
在心脏外科手术中同期实施,通过创建线性瘢痕阻断异常电传导。主要适用于需进行其他心脏手术的房颤患者,成功率较高但创伤较大。
5、生活方式调整
控制血压血糖,限制酒精咖啡因摄入,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减轻精神压力。肥胖患者需减重,睡眠呼吸暂停患者需佩戴呼吸机治疗。
心脏房颤患者应定期监测脉搏和血压,记录心悸发作情况,遵医嘱规范用药并定期复诊。饮食宜低盐低脂,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限制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每周累计150分钟,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睡眠,这些措施有助于控制房颤发作频率和减少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