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果有哪些功效和作用
竹果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健脾消食等功效,主要作用包括缓解咽喉肿痛、改善消化不良、辅助调节血糖等。竹果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黄酮类化合物、多糖和膳食纤维,对健康有多重益处。
1、清热解毒
竹果性凉,能帮助清除体内热毒,适用于风热感冒或上火引起的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等症状。其含有的黄酮类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可减轻局部红肿热痛。食用时可直接鲜食或煎水饮用,但脾胃虚寒者需控制用量。
2、润肺止咳
竹果中的黏液质和多糖能覆盖呼吸道黏膜,缓解干咳、咽痒等不适。对于秋冬季燥咳或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可用竹果搭配梨、冰糖炖煮食用。实验显示其提取物对气管平滑肌有舒张作用,但严重呼吸道疾病仍需配合药物治疗。
3、健脾消食
竹果所含有机酸和膳食纤维能促进胃液分泌与肠道蠕动,改善食欲不振、饭后腹胀等症状。建议消化不良者餐后食用2-3枚鲜果,或晒干后泡水代茶饮。需注意空腹大量食用可能刺激胃肠黏膜。
4、调节血糖
竹果多糖可能通过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延缓糖分吸收,动物实验显示其提取物能使糖尿病模型小鼠的空腹血糖下降。糖尿病患者可将其作为辅助食疗,但不可替代降糖药物,食用前后需监测血糖变化。
5、抗氧化
竹果富含维生素C和多酚类物质,能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长期适量食用有助于延缓皮肤老化,增强血管弹性。可将新鲜竹果打汁饮用,或与枸杞、红枣等配伍增强效果。
日常食用竹果建议选择成熟度适中的果实,每日摄入量控制在50-100克为宜。体质虚寒者应搭配生姜、红糖等温性食材中和寒性。竹果虽为药食同源之品,但出现持续发热、严重腹泻等症状时须及时就医,不可仅依赖食疗。储存时需保持干燥通风,避免霉变影响功效。




